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圈>潮汕文化

百年前,无赊不成商的潮商创造了一种可以抗通胀的货币,成潮汕金融史上一大创举!

2022年07月30日 18:12 来源:南方+作者:


作为粤东金融中心,汕头开埠后的辉煌,与私人钱庄林立密切关联。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因素较多的地区,逐渐地,随着外国洋行在汕头的开设,其与私人钱庄也不可避免发生往来。汕头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林惠忠告诉记者,银庄兴起于侨汇的大量流入,以及贸易流通的需求,并有发行货币的历史。潮汕地区最早的钱票叫“七兑票”,更是成为该区域金融史上的一大创举。“七兑票”生于特殊金融市场时期据专家介绍,潮汕地区最早的钱票出现于清末,叫“七兑票”,是潮汕金融史上一大创举。在“七兑票”出现之前,由于各国货币种类繁多,市场交易复杂,货币难以统一,给各国之间贸易造成极大的不便。例如当时的墨西哥银、日本银、安南银等每个银币约值白银七钱二分五厘,而西班牙银、葡萄牙银、菲律宾银等,每个银币则约值白银六钱七分......


作为市场交易统一交收银,“七兑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密封包50枚银元,由上述之七钱二分五厘银元占40%,即20枚,六钱七分之银元占60%,即30枚,并加盖首次包装密封的庄号印章,平均每枚约七钱,简称“七兑银”。1925年出版的《六十年来之岭东纪略》也有相关记载。


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于是这一信用货币方式开始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七兑票”。当时澄海的汇安庄、德万里、同吉等商号银庄,也开始争相发行凭票兑银纸币,一时银票盛行。据了解,当时国家尚未建立起全国性的信用货币体系,而“七兑票”的出现,适应商业经济发展需求,说明潮汕地区已经进入信用货币阶段,具有开创性。七兑票拥有高信用度的特点,商场上的信用甚至超过港币、龙银、毫银,也就是当时的全国通用银,可以说是潮商在历史上诚实守信的突出表现。


根据资料显示,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七兑票”盛行,直到1925年“废两改元”,才退出历史舞台。私人银庄曾一度遍地开花专家认为,出洋东南亚的华侨,正是借鉴了以办理商业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经验,在国外办起自己的商业性钱庄,批银不用从泰国带入国内,而是用钱庄汇票,经香港转汇汕头即可,大大方便了侨汇流入潮汕。这就给批局为华侨收寄批银提供极大的方便。陈黉利栈汇兑庄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据资料显示,陈黉利栈汇兑庄由华侨陈慈黉的次子陈立梅创办于1912年。其子陈守明于1930年全面接管黉利家族的所有产业,包括钱庄,并于1933年起把钱庄升级为黉利栈银行。陈黉利栈钱庄在泰国、香港、汕头、新加坡、槟榔屿和西贡等均设有分号,主要供上述地方客户调用资金。


据《汕头市志· 财贸篇》一书记载,汕头第一家汇兑银庄是澄海人陈香石开设的诚敬信庄。至1900年,银庄已增至12家,并成立了一个行业组织。在1933年以前,汇兑庄、银庄是本区域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一时间私人银庄遍地开花。例如饶宗颐的祖父饶兴桐是潮安银庄财东。有资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饶兴桐担任清末潮州商会第三任经理。饶宗颐的父亲饶锷及兄弟,也有自营的银庄,发行银票。1935年《全国银行年鉴》亦曾记载,汕头有钱庄一百多家,足见这一行业在汕头曾盛极一时。


来源:南方+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