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时趣张锐:一家营销技术公司的典型化生存

2015年01月22日 11:26
IT时代周刊

大字

  【IT时代周刊人物专访】在一家国外公司的新品推广活动中,85%的广告预算投向电视,6%投向Youtube,但Youtube广告吸引网络搜索(并带来销售线索)的效率却比电视广告高出近一倍;同时,占总预算4%的网络搜索引擎广告产生了25%的销售额。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获得这些重大发现后,公司对原有广告预算重新分配,不多花一分钱,销售收入提高了9%。

 

  是的,今天的营销越来越离不开技术。Gartner最新研究报告表明,67%的营销部门将在两年内增加与技术相关的预算,预计到2017年,企业首席营销官(CMO)花在技术上的时间和精力将超过首席信息官(CIO)。新生代高管——首席技术营销官(Chief Marketing Technologist,CMT)也渐渐活跃在各大公司。

 

  营销步入新技术时代,带来了新的商机。而在技术营销仍属新生事物的国内市场,中国企业(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否看到技术营销的巨大力量?国内营销技术公司的生存现状如何?近日,《IT时代周刊》总编辑曹健来到社会化营销先行者时趣Social Touch公司,与其CEO张锐和CRO高浩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

 

  1979年出生的张锐外表阳光帅气,交流中语速略快,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这跟他早年学习法律专业不无关系。而身为潮汕人他又十分勇于突破,这从他的两次选择就能看出:第一次,取得北大法学硕士学位的他并没有一直待在人人艳羡的摩根斯坦利,而是果断走向了跨界创业之路;第二次,在初次创业打造的SNS社交平台魔时遭遇困境时毅然转型,迈向社会化营销之路。张锐说,选择这个方向是因感觉到其巨大潜力。在美国,一些基于社交网络开展营销服务的to B类SaaS公司发展迅猛,并深受投资者追捧。但他也清醒地看到,在国内做同样的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大型社交网络平台,二是社交网络平台要具有开放性。2011年,新浪微博实现用户大规模增长,也实现了数据开放。时趣互动应运而生。

 

  实际上,要对外界说清时趣Social Touch业务不太容易。作为国内社会化营销的先行者,时趣Social Touch是一家复合型技术营销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社会化营销服务,在营销服务中,时趣Social Touch营销软件提供的是工具,时趣Social Touch大数据分析技术则为企业精准营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虽然很多人将时趣Social Touch归为营销公司之列,但张锐告诉记者,时趣Social Touch其实是一家营销技术公司。

 

  复合型新营销:服务+软件+大数据

 

  IT时代周刊:时趣Social Touch主营业务是什么?

 

  张锐:最重要的有三个部分:底层是数据管理层产品;中间是流程管理层产品(满足企业客服沟通中的管理需求);最上层是满足营销战役需求的应用层。营销要靠各种活动不断推广,这种活动在营销中叫战役,与软件结合的战役才可能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促进传播分享。

 

  此前的传统营销可能只是需要一个口号或文案,但今天要做好精准营销,没有软件支持是不行的,你不知道多少人看了你的营销活动,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进一步转发或扩散,所以营销正在快速IT化,未来,社会化营销也会有自己的IT系统,这是发展趋势。

 

  IT时代周刊:目前,时趣Social Touch盈利能力最强的产品是什么?是软件还是服务?

 

  张锐:我们这种to B类的业务不只是简单的产品形态。要说我们最核心的产品,应该是我们的大数据平台,我们在上面产生了大量的消费者数据,我们整理这些数据后,会把分析的结果卖给需要的客户。

 

  IT时代周刊:比如,联想要卖手机,你能给它提供怎样的服务?

 

  张锐:我们可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的设计。客户需求都会有一定场景,比如,联想要宣传三十周年的品牌或要出Moto的新手机等,我们首先要有营销目标的分析和建立;接着,社会化营销一定会涉及到营销应用战役软件的设计,我们会针对客户不同需求,设计相关软件,帮他们展现出想要表现的产品价值;最后,是社会化广告投放,我们是新浪微博和腾讯相关产品的一级代理商,通过营销,我们会把联想相关信息发布到粉丝的信息流中,假定联想这款手机跟小米定位一样,就可以有个策略出来,专门针对小米的那批粉丝进行投放。

 

  IT时代周刊:你们有舆情监控,那么是如何帮助企业找到他们需要的市场推广数据的?

 

  张锐:每个消费者都会在社交网络上留下自己的一串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和算法,我们可以建立用户画像,通过这个画像可以看出消费者的行为,然后我们再把画像输送给企业,让他们可以看到自己有多少用户,这些用户都有些什么特征,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全面的认识。而且,我们现在不仅打通了跟微博的数据,微信也已经打通。通过我们的软件产品,能够很快知道微信微博上的数据表现,我们跟百度直达号也是合作伙伴。用户只需要按时间付费,购买我们的一个账号就可以实现社会化营销效果的检测,并推出相应的营销措施。

 

  挑战很大,对手没有

 

  IT时代周刊:因为涉及到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诉求,做相应的策划方案,这样的营销成本会不会很高?

 

  张锐:如果我们看软件行业,我们发现运营规则其实是一样的。每个软件行业,其实都是售前先行,售前要出方案,要去了解客户的情况,然后产品技术才能卖得出去。等过一段时间,还要看客户用的怎么样,是不是用起来了。这其实也是to B企业的挑战。比较幸运的是,社会化营销IT化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并没有特别多成型的知识积累下来,所以,基本上是一边积累知识一边付诸实践。

 

  我们企业最大的挑战是管理,也就是要设法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化营销的IT化是比较新兴的事物,我们也是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26岁,但平均网龄却有13年,他们从小泡在网上,对社交网络熟悉,这正是跟我们相匹配的。对他们的管理,我们就要采取特别的方式。首先是我们整个公司特别平等,都没有独立办公室,我也在大厅跟大家一起工作;其次,我们强调的是快乐工作快乐学习。

 

  IT时代周刊:你们的社会化营销软件,在对不同的客户进行推广时,难度大么?这个软件对大公司来说,可能接受度比较高,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接受度相对较低。

 

  张锐:我们针对大客户和中小企业的服务和产品是分开的,整个营销的软件其实非常复杂。中小企业学习速度快,我们会卖给中小企业营销团队比较标准化的软件,这些软件会涵盖内容营销和消费者数据分析的设计,是个综合性软件,没有给大客户的那么复杂。现在这款标准化产品在中小企业呈现出增长趋势,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认识到它的价值。

 

  IT时代周刊:对于中小企业接受程度低的问题,你们怎么解决?

 

  高浩涛:我们经常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中小企业方面,下一阶段我们会聚焦在中型企业。目前,中型企业对社会化营销的投入也在加大,他们需要这种综合的解决方案。我们会对中型企业提供专门的软件和服务,但这种服务可能是相对标准化的服务,线上就可以完成。

 

  对小型企业,我们也有相对应的产品输出和覆盖。因为小型企业更在意成本和效果,对这类客户,我们会抽出几个核心的卖点,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核心问题,通过数据寻找对应的消费者,满足他们最基础的诉求,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IT时代周刊:你们在这个行业里有直接的竞争对手么?

 

  张锐:我们通常跟大家说没有,因为我们是个复合性极高的公司,我们有大数据,有软件,也有咨询顾问服务,是三位一体的。市场上跟我们竞争的公司有很多,有广告公司,有大数据公司,有软件项目开发公司和软件外包等公司,但是像我们这样同时综合了三件事情的公司就没有。所以,我们不看竞争对手,我们就看自己。因为,在整个公司层面上,我们没有同类型的竞争对手。

 

  “IPO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IT时代周刊:你们目前的融资状况怎样?

 

  张锐:过去三年,我们不断赢得风险投资的青睐。A轮是联想下属投资部君联创投;B轮投资者纪源资本在中国还投资了Ucweb、YY等知名公司;C轮投资者是硅谷的老牌VC Salesforce,这个VC团队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他们中有几个华人对中国市场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美国投资的B2B类企业发展都不错,所以通过微博私信又主动找到我们进行投资。

 

  IT时代周刊:这三轮,总共融到多少钱?

 

  张锐:几千万美金。我们还是挺幸运的。在中国,大部分投资人对这个市场并不是看得很明白。中国to B类企业跟美国的发展不一样,美国有三十多家同类SaaS公司都上市了,在中国却还没有看到,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另外,软件发展的核心在于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社会发展越迅速,对IT的需求也会越大。而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未来十年,to B类的公司会有非常大的机会,但这个机会现在也才刚开始,很多人并不是看的很清楚,所以只有美国投过这个领域的才敢投资我们,而且是主动投资。

 

  此外,中国有非常独特的媒体和市场环境,我们不用担心国际型公司的竞争。2012年,IBM、SAP、Salesforce等跨国公司都收购了一批社会化营销的技术公司,但是他们所有的积累都是基于Facebook和Twitter平台的。

 

  IT时代周刊:准备何时IPO?

 

  张锐:我前几天去戈壁参加徒步旅行,我们要走到一个风车下面,看起来是20分钟的路程,结果我们走了一个小时,但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很多。IPO确实是我们的目标,但我们并没把它当成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宁可把达到这一目标所需的时间想得长一些,沿着既定方向,扎扎实实坚持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预计三年后会达到IPO规模。

 

分享给好友

相关阅读

电脑版|手机版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5121号

ICP备案:粤ICP备20014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