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餐霞的传奇人生

2016年11月14日 15:22
汕头特区晚报

大字

blob.png


       今年9月23日,潮籍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已100岁高龄的郑餐霞同志驾鹤西去,噩耗传来,潮籍乡亲都沉浸于悲痛之中。

 

  郑餐霞的人生道路充满传奇,投身革命,痴迷艺术,一手提枪,一手提笔,这在诸多艺术家中是不多见的。

 

  1917年 ,郑餐霞出生于潮阳县金浦乡南门村。父亲是一名乡村中医生,给他起名郑允南,本想把他培养成一名中医生,可是郑餐霞喜欢书画艺术,中学时期就为学校的壁报插画题书。父亲逝世后,家道中落,有人劝他接营父亲的中药店,但郑餐霞志在艺术。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在著名书画家王个簃、诸乐三、潘天寿、黄宾虹指导下,诗书画印艺术不断提高,是学校中的艺术尖子。他曾立下决心,走书画艺术强国救民的道路。

 

  郑餐霞的决心很快被政治风云浇灭了。国民党腐败无能,日军铁蹄践踏神州,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血气方刚的郑餐霞走出学校,参加上海抗日救国运动,清醒地看到,单纯靠艺术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在校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和社会科学书籍,树立了革命人生观。1936年,在上海美专毕业后,郑餐霞谢绝了上海多家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家乡,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潮汕大队的地下组织,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先后在金浦小学和潮阳县立第一中学当教员,同时兼任潮阳城区党总支宣传委员,发展了一批学生地下党员。1940年,县城沦陷,翌年,党组织安排他到乡下的峡山六都中学当教员,继续在青年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1942年,“南委事件”发生,广东地下党遭到严重破坏,郑餐霞被党组织安排到光中学当教员,郑餐霞在学校传播革命思想,引起敌人注意,被列入黑名单。1943年秋天,郑餐霞被安排到桂林,1944年湘桂战争爆发,郑餐霞又按照当地党组织安排,经过3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重庆,经新华日报社布置,以北京大学文学士身份,化名周树雄,先后到广安县立中学和江北县育仁中学任教员,培养了一批青年学生,充实党的干部队伍,给当地群众和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7年,是郑餐霞由提笔到提枪的转折点。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通知他即回广东,以加强武装斗争力量,迎接潮汕解放。1948年2月,郑餐霞进入大南山游击区,在潮普惠南抗征队指挥部工作,在此期间,他既做部队宣教工作,又和战士们一起,参加围剿国民党地方顽匪的战斗,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49年1月,中央军委宣布成立闽粤赣边纵队,郑餐霞被任命为二支队政治部宣教科长和潮汕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全力投入培训干部工作,为接受城市培养一批军政财文管理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郑餐霞心情兴奋,激情倍增。他向党组织表示: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先后任潮汕地委和海南区党委土改办主任,1953年到中共华南分局党校任研究员,1955年又调到华南师范学院任政史系主任和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1979年,广东省委决定委任他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业务。时值美院恢复建制之初,年过花甲的郑餐霞全心全意投入教学改革,团结和依靠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革故鼎新,为学校后续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郑餐霞干一行,专一行,但始终离不开书画艺术,即使是在部队紧张的战斗生活中,一有空就挥毫创作,几十年来,其艺术成果丰硕,书画作品备受赞誉。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先生对郑餐霞的作品评价说:“在中国画的创作道路上,他重视传统,但也审视传统,与传统文人画中‘逸笔草草’、‘简淡疏雅’不同的是,他的作品笔力苍劲,用墨大胆,色彩浓烈,给人朴实的阳刚之气。而且他的作品师法造化取材广泛,南方大自然中的繁花百鸟和青山绿水成为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广东省委原书记吴南生同志,在郑餐霞出版的画集中题词:“天涯多芳草,海内有遗珠,战士重挥笔,丹心出画图。”评价可谓高矣!郑老逝世后,广州美院院长黎明先生在悼念文章中说:“他是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和艺术家。这三个称号,既是他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定格,也恰好构成他人生的三个阶段。”

 

  如今,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郑餐霞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分享给好友

相关阅读

电脑版|手机版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5121号

ICP备案:粤ICP备20014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