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23:37
汕头特区晚报
大字
苏福,明代惠来神泉人。有关他的生平,虽有多种志书记载,但均只有一鳞半爪,其他均无从考证,据记载,他两岁丧父,五岁始能说话,却从此出口成章,所以人们都称他神童。
苏福现存的诗,有《咏三十夜月》七绝30首和《遣睡魔》《秋风辞》《纨扇行》《送林鼎元》古风四首。从这四首古诗来看,《纨扇行》和《送林鼎元》,主要表现其对于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怀才不遇的不平。我们从他的《遣睡魔》和《秋风辞》两首诗中,能够窥见他的勤奋和刻苦,追求功名的认真执着和其壮阔高远的志向。
《遣睡魔》所表现的是:在一个长长的春日,诗人正伏案读书,而自觉发困,昏昏欲睡:“斗斋无人春昼永,书案粘痴发深省。幽怀欲置廖廓乡,黑魔极豫华胥境。痴人懒魄何惺忪,垂头闭目甘相从。心猿意马付缰缚,南柯蚁穴空从容。恍如青松出书腹,又如蕉隍眠野鹿。”诗人认为自己的发困是“睡魔”相侵,他对这个过程的描写比喻遣词造句非常的奇瑰典丽,联想丰富,别出心裁,奇特富赡。简单的书房发困,竟有如此瑰奇的联想描写,足可见其功力之深,表现力之强。这还只是“遣”之前的现象。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闯然回首一欠伸,耿耿阳乌栖若木。”突然振作起来,伸了伸懒腰,回首一望,窗外正春日融融。诗人决意驱走困乏,即所谓“睡魔”,振奋精神,继续苦读,因对“睡魔”说(实际上是对自己说):“功名未必黄粱炊,悬梁欲拟黄金佩。插翼岂计升天期,寸阴易迈驹隙驰。”求取功名是实实在在的头等大事,并非黄粱美梦,我正在悬梁刺股苦读,指日便要取到“黄金佩”,我不愿人生如白驹过隙,我要珍惜寸阴;因此,时间对我来说非常宝贵,你这“睡魔”不要老来打搅我,我愿“浩歌舞剑送你归”,送你到山中的“陈希夷”那里去。(陈希夷,名抟,五代宋初道士,隐居华山等地,自号“扶瑶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传说他特别能睡,可以一睡数天不醒。)所以诗人要振奋精神,驱赶“睡魔”,把它赶到陈希夷所居的山中去。全诗从立意上、从整体意象上表现了苏福小小年纪的鸿鹄之志,求取功名的雄心和自信;表现了他追求“黄金佩”的人生志向;他时时自省振作,悬梁苦读,不愿白驹过隙、浑浑噩噩打发日子,执着之追求和超常的自制力,令人赞叹。
另一首《秋风辞》,则表现了诗人俯瞰宇宙人生的更为壮阔、更为高远的气概和胸襟。它一反传统士大夫悲秋的情愫和秋天肃杀的文学意象,凸显诗人对秋风的独特理解、独特联想,发人所未发,可以说写出了我国诗歌史上乃至文学史上有关秋风的另类的独特意象:“庭皋梧影动,树杪秋风起。人见秋风悲,我见秋风喜。”那么,秋风有什么可喜呢?诗人以其壮阔高远的胸襟,抒写秋风的横空气势:“彤云扫尽烟尘消,万里乾坤净如洗。”在秋风的气势横扫之下,秋天的明净和高远自然地凸显出来:那冥鸿、霜隼不惜从此劳燕分飞而“一举横四海”、“孤飞渺千里”;那傲霜的“芃兰”、摇空的“丛桂”,也不惜从“蒲柳姿”中“萧疏叹零萎”而在秋风中“秀苍玉”、“喷金蕊”。诗人用诸如此类的意象来寄托其壮阔豪迈高远的胸次和追求。至此,笔锋一转,又回头概括一般人们心目中秋风的可怕:“人言西风吹人老,漆发酡颜变枯槁。又言西风生客愁,砭骨寒心裂肝脑。”可是,在诗人看来,秋风之本性虽然无情,但并不可怕,只有“惨栗者自悚,衰谢者自惊”,而大丈夫本应具经霜傲雪之气概,既“不与草木同腐”,又怎能与“草木同枯荣”?为此,诗人更愿意“西风常识面”,“吹将鬓发似磻溪,快我鹰扬邈云汉。”诗人之喜爱秋风常识面,是希望秋风将他的鬓发尽快吹得像磻溪钓叟姜太公那样,以期能尽快遇明主建功立业,“鹰扬邈云汉”!整首诗通过对秋风的抒写,表达诗人那种企求“一举横四海”、“孤飞渺千里”、“秀苍玉”、“喷金蕊”,不与草木同腐,不与草木同枯荣,企求“鹰扬邈云汉”的那种凌霜傲雪的豪迈壮阔、高旷邈远的人生追求和品格境界。这对于一个十余岁的小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