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圈>潮汕文化

“潮汕人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2022-09-16 01:28:00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


111153_ab0d78ad-99e2-4608-b577-ba65b4e78e82copy.jpg


标志性的礼帽,锐利的眼神,脸上挂着顽童似的笑容,还有一点“匪气”,初见作家何立伟,能感受其与生俱来的洒脱豪爽。

 

何立伟是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作品《白色鸟》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收入语文教材,曾创作《小城无故事》《像那八九点钟的太阳》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除写作外,还从事绘画与摄影创作并多次举办个展。

 

来汕头采风的几天里,无论是在他的随笔里,抑或在漫画中,透过这位在湖湘文化中浸润成长起来的作家、漫画家的视角,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汕头,感受这座城市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对汕头人为中国电影所作的贡献,怀着深深的敬意”

 

日前,2022“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采风活动走进汕头。中山纪念亭、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作家们首站来到小公园开埠区,感受汕头开埠至今的发展历史及城市文脉。

 

身为长沙人的何立伟是第二次来汕头,喜欢“有时间感的城市”的他很快就被这座堪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深深吸引,他掏出手机,拍下老城区的文化地标中山纪念亭、连排林立的中西合璧骑楼群、环形放射状的商业街区,制作成视频以“早安,汕头!”为题发朋友圈。

 

《难夫难妻》《海霞》《火烧红莲寺》……在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内,一部部中国早期电影,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勾起作家们的集体回忆,丰富的资料、实物和影像资料等,让大家了解不同时期的电影发展内容以及潮籍电影人的历史贡献。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看到馆内展出电影《渔光曲》的内容,何立伟情不自禁地唱起电影的插曲。“这些内容特别触动我,我是资深的影迷”,何立伟兴奋地说,他从小学时就会唱这首歌,起伏的旋律,表现渔民们在海浪的荡漾中从事艰苦劳动,舒缓的节奏,在旷远中露出压抑和哀愁,令人遐思。何立伟告诉记者,尽管对中国早期电影非常熟悉,但他来到馆中才发现,像郑正秋、蔡楚生、陈波儿等这些中国早期电影的奠基人都来自潮汕。“我对电影非常着迷,对汕头人为中国电影所作的贡献,怀着深深的敬意。”何立伟激动地说。

 

游刃于写作、画画、摄影创作领域之间

 

几天里,采风团一行人一路走一路看,兴致盎然,每到一处,他们都驻足拍照,记录下鮀城美丽的风光。本想借着乘车时间,好好地跟何老师聊聊,但由于此次行程安排有点紧凑,回到车上,何老师靠着座椅闭目养神。坐在一旁的我,打开手机,从他的“朋友圈”中多个片段了解他。

 

随意、简单、幽默贯穿了何立伟的“朋友圈”,看得出,他喜欢写真式的记载和描述。在汕头几天,他把所见一些素材加上浅显的寓意,巧妙诠释生活的真谛。在大雨来临之前,作家们在汕头亚青会主场馆前完成拍照合影,何立伟拍下一张乌云密布的照片,配上“雨从时间的缝隙里落下来”;在南澳鸟谷参观时,天公作美,雨后初晴的灿烂阳光,又为采风团的行程增添了一份明媚的诗意,何立伟发了一段逗鸟的视频,并配上“问它们做核酸了吗。回答的不是人话”,令人忍俊不禁。

 

作家、画家、摄影家,何立伟游刃于三种创作领域之间。他不愿意将自己拘束在一个领域之内,在他身上具备了传统文人的精神,也秉承了文人潇洒的生活态度。至今,他已出版了《亲爱的日子》《老何去旅行》《当时明月当时人》等二十余部小说或散文集,并出版《失眠的星光》《何立伟漫画与戏语》《闲文闲画》等十余部文人漫画集。

 

翻看何立伟的漫画作品,不少是捕捉生活中的某个小状态,很有感染力,虽寥寥数笔,却意趣盎然、耐人寻味。采访中记者获悉,何立伟曾经画过一幅文学漫画“我要穿着故乡的拖鞋在全世界散步”,至今这幅作品仍被挂在旧金山领事馆的会客厅。“有些东西我是用文字来表达,有些东西是用绘画线条来表达,有的则是用摄影来表达。”何立伟说,艺术的门类不同,但本质相通,不管是写作、画画、还是摄影,都是在文学上的延伸,是他对社会的感知与爱憎的表达手段。

 

“吃潮汕菜,必须在潮汕当地”

 

在汕头采风期间,作家们对原汁原味的潮菜赞不绝口,精巧的制作,清淡的口味,让大家为之着迷。卤狮头鹅、潮汕粿品、果蔬雕刻……在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粤东技师学院,精致的美味让作家们零距离感受潮菜的制作技艺。

 

卤鹅是潮汕人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海内外潮人的一种乡愁记忆。“无鹅肉不滂沛”,逢年过节,潮汕人的饭桌上,少不了卤鹅的身影。作家们走进卤味实训室,一股独特香味扑鼻而来,八角、香叶、肉蔻、桂皮、小茴香等丰富的卤味香料整齐排开,大家认真倾听关于卤鹅制作技艺的工序讲解,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卤鹅是潮菜的王牌之一,味道非常香,几乎每一缕肉丝中都浸透了卤汁的香味。”何立伟对这道传统潮汕菜印象深刻。来汕头之前,何立伟在长沙也下过几次潮汕菜馆,价格不菲,但舌尖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次在汕头吃到正宗潮菜,更是让他惊喜不已,连声称赞“非常喜欢,很合我的口味。”不仅饱享口福,还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南澳牡蛎、潮阳姜薯、达濠鱼丸、东里猪脚饭、赤鯮鱼……几天下来,一道道潮菜给何立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潮菜的精彩呈现离不开对烹饪人才的耐心培养和教育;潮汕美食的精髓,正是通过精益求精的技艺传递到全世界。在其随后撰写的《潮汕人》一文中,他感叹到,“到了汕头,你才会明白,吃潮汕菜,必须在潮汕当地。食材、厨艺、氛围,还有味觉混合着触觉和感觉的那种体验,是本土之外不能亲炙的。”

 

“汕头是个好地方,工业产业发展后劲足”

 

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日新月异、工业产业“铆足劲”……目前,汕头正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产业激发的活力、创新释放的动力正合奏出动人的“进行曲”。在此次活动中,采风团先后走访六合产业园、澄海区狮头鹅孵化基地、华侨试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等,实地了解我市投资环境及“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

 

走进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看到上海电气落户濠江以来的发展成效,何立伟惊叹于汕头除了有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之外,还有风能产业这类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汕头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升级让人赞叹”,何立伟说,汕头是个好地方,工业产业发展后劲足,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去发展产业,让更多的新能源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全人类。

 

傍晚时分,作家们来到崎碌炮台展览馆,圆形的城堡,花岗石的垛口和炮位……瞬间把大家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蔚蓝的海水,灰色的城墙,绿色的植被……展览馆里,按比例还原了崎碌炮台的全貌。馆内精心安排的展览内容,无不生动翔实地讲述百年炮台守护海疆、潮汕先辈守卫家园的惊心动魄历史,让作家们流连忘返。

 

“看了展出内容之后,我才知道,中国的海防建设,最了不起的人物也是出自潮汕。”何立伟在《潮汕人》中说,“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就是海丰人。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是揭阳籍。哦,潮汕人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就在何立伟离开汕头的那晚,一首潮语歌曲《红头船》登上“中国好声音2022”的舞台,红头船精神和潮汕文化引起网友们的共鸣,这消息也在何立伟朋友圈刷屏。何立伟说,“潮汕人,用他们的歌声,让所有的耳朵都了解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了他们的骄傲、豪情,和务实的梦想。”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