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平从艺四十多年修缮营造古建筑一百多座
2023年11月11日 10:11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
汕头市去年5月公布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共有58个项目入选,其中,传统技艺“潮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榜上有名。近日,记者采访“潮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第三代传人、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胡少平,感受潮式古建筑的非遗之美。
在潮汕地区,以潮式古建筑技艺营造的古建包括古民居、祠堂、寺庙等。采访胡少平时,他和团队正在潮阳区和平镇修建陈氏祖祠。“陈氏祖祠于去年底开工,目前基本完工。”胡少平告诉记者,潮式古建筑营造集设计、施工于一体,是一项综合性技艺,世代传承,不但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技”和“艺” 的结合,是潮汕的艺术瑰宝。
胡少平的家乡潮南峡山街道陇美村是著名古建筑之乡。村中有保留完好的传统建筑祠堂,其中被列为峡山镇文物保护单位的胡氏祠堂,已有600余年历史,还有四点金、下山虎等众多传统民居,均为当地先辈营造。
“潮汕厝,皇宫起。”潮式古建筑独树一帜,在中国建筑界享有盛誉。从历史走来的潮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明清形成模式及风格,并一直延续至今。民国初期,潮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潮南区峡山街道陇美村的建筑名匠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潮汕特色工艺高度融合。
据介绍,潮式古建筑技艺包括堪舆、制图、地基、土作、瓦作、大木作、小木作、漆艺、石雕、木雕、嵌瓷、壁画、灰塑、彩绘、金漆画等15个方面。其中,潮式古建筑的民居以四合院为基本布局,在保存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形成了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竹竿厝等独特的建筑形式。
“家族的先辈从事民居建筑行业,我的祖父胡松龄是当地大木作师傅,父亲的大木作技艺小有名气。”胡少平说,他自小随父学艺,从艺40多年,营造修缮永兴里民艺馆、大峰风景区、耀明书院等代表性古建筑100多座,参与修缮过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还走出国门营造悉尼明月居士林、墨尔本妈祖庙、墨尔本潮洲会馆等潮式古建项目,在传统古建筑规划、设计、施工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形成独树一帜的潮式古建筑营造风格。
精心打造 “永兴里”成典范之作
“永兴里”是潮式古建筑的典范之作。2019年,胡少平带领团队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潮汕古建筑民艺馆永兴里完工,永兴里“驷马拖车”的建筑格局是所有潮汕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装饰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
在永兴里民艺馆,多姿多彩的古建离不开精湛的营造技艺,这里设计了近300扇屏风门,木雕及金漆画多达3000幅,内容包括花鸟、虫鱼和人物等吉祥图案,题材基本没有重复。中厅的木雕扇门,用《三国演义》中20多个故事串联设计而成,每一扇门就是一个故事。由于技艺精湛,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成为潮汕古建筑的典范作品,荣获中国营建工程金奖,受到国内业界高度评价。
胡少平说,潮式古建筑是潮汕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首先体现在风水学上。潮式技艺对古建筑的选址、坐向,乃至厝头外形、门窗、屋顶的规格,都有严格要求及规则,装饰主题都选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和经典名篇。
“潮式古建筑的特点是色彩抢眼、精雕细琢、因地制宜、底蕴丰厚。”据胡少平介绍,其装饰最大限度融合本地民间技艺,包括金漆木雕、石雕、金漆画、油彩画、大木作、壁画、嵌瓷、彩绘、灰塑、泥塑等艺术。当中,木雕、石雕、嵌瓷、金漆画最具特色,被誉为古建筑四大装饰艺术,是闪亮的潮汕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