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19~20期潮英—全球潮籍巾帼精英60人>全球潮籍巾帼精英60人>巾帼精英60人·综合

巾帼精英60人·综合

2010年04月30日 15:21 来源: 作者:陈少斌


  方黄吉雯:能帮助别人是自己的福气

  绿色的外衣,白色的T恤,绿花白底的裙子,绿色的皮包,白色的皮鞋——这就是祖籍潮汕、普华永道中国业务主席、健康快车香港基金创会主席、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副理事长方黄吉雯。

  那是正式场合中的方太,仪态端庄、引人注目。几个小时后,还是那身装束的方太走进低暗的窝棚,握住贫困白内障患者那粗糙的大手,询问他们的复明情况和收入支出,毫不犹豫地品尝患者唯恐“拿不出手”的食物,开心而亲切地说:“很好吃啊!”

  很多患者只知道眼前这位随和亲切的“方太”是一个好心的香港人,祖籍潮汕,她给自己带来了免费实施复明手术的机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是闻名香港和内地的女强人。目前方太倾注心血最多的事业是“健康快车”。她说她生活中的重大活动都跟筹款联系在一起,连自己的先生方正也被拉了过来。

  方正先生跟很多香港人一样,喜欢赌马。2000年他又觅得一匹良驹。不愿错过任何宣传机会的方太说:“反正你也从来没赢过,不如就把这只马叫健康快车吧。”

  结果,这匹“健康快车”成为当年的“黑马”,一年之内跑出四个第一,赢得了100多万港币。方正先生把奖金全部捐给“健康快车”。
1997年创办健康快车的时候,方太对眼科知识还一无所知,但现在,她几乎成了半个眼科专家,甚至还亲自在显微镜下用“猪眼”动手练过白内障手术。

  “我会尽最大努力,要是不能完美也没关系”。她常说,有能力帮助别人是自己的福气。“这是我的格言,真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能力,那才是没有福气的人。”
 

刘文文:港澳地区慈善之星

  2008年4月16日,祖籍汕头市潮南区的刘文文荣任九龙乐善堂首位女主席。刘文文表示会进一步推广该堂善业。

  九龙乐善堂正式成立于1888年。此前,九龙城寨附近的商民即在石板码头墟集处抽提交易货物的一定款项,作当地赠医、施药、助殓等善举之费用。1880年,九龙城寨有绅商始倡议设立永久性善堂,以市民、货商的捐款及交易税的厘金来办理善业。

  经百余年的发展,乐善堂的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充,现辖下属机构33个,分布遍及港九新界。乐善堂的慈善服务也随着香港社会变迁,逐渐趋向多元化,不仅涉及医疗救济、老人福利等,而且积极支持和资助各项社会公益及文化教育事业。

  乐善堂新任主席刘文文接过该堂印信之后,竭力秉承前贤服务社会之优良传统,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慈善计划,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慈善工作,努力开拓新的发展方向。

  在刘文文的大力推动下,乐善堂继续以“赠医施药、兴学育才、安老培幼、救灾纾困”为宗旨,与时俱进服务社群。他们的扶助范围遍布港九新界,并用心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医疗、教育及老人福利等服务,积极参与及赞助多项社会公益及文娱康乐活动。

  由于刘文文创造性地推广该堂善业,全心全意服务大众,成为了目前港澳地区济世扶贫的慈善之星。
 

魏惠君:剪纸界的“珠穆朗玛峰”

  魏惠君,1969年生,潮阳人,2008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其自幼受祖母剪纸艺术熏陶,学习剪纸。1991年工作后在潮阳文化馆一直从事潮阳剪纸的研究、整理,及题材性创作,经常应邀赴各种大型艺术活动作现场演示及到学校教学,传授剪枝技法。

  作为一位获得过国际剪纸艺术展金奖的汕头民间剪纸艺人,魏惠君擅于将潮阳剪纸的神韵与技法相融汇进行题材性创作,把潮阳剪纸的神韵技法融入其中,其作品屡屡获奖。其中,《红红的日子》、《节日》、《英歌舞》等被收录于《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丛书——潮阳剪纸》,《家乡三瑰宝》被编入《中外剪纸精品》。至今,独立创作的作品有40多件,修复整理的剪纸作品有300多件,有53件作品被不少图书馆特藏组收藏。而为中央电视台“快乐中国”栏目组设计的赠品图案备受欢迎,已被分赠到170多个国家。

  魏惠君的原生态的传统民间装饰图文、纯手工的制作使其深受赞誉,曾被西安美院教授程征称作在中国剪纸中艺术造诣到达“珠穆朗玛峰水平”。
 

陈波儿:新中国电影教育的奠基人

  陈波儿,1910年生,原名陈舜华、陈佐芬,字棠秋。生于潮州。著名的革命文化运动的坚强战士,新中国人民电影的第一位女编剧、女导演,新中国电影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

  青少年时期,她先后在香港、厦门、南京、上海、日本游学。陈波儿是最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的女明星。1929年10月加入由恽代英、郭沫若创立的“中国济难会”。翌年,她与鲁迅、田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5年,在宋庆龄、何香凝的支持下,她与史良、沈兹九、胡子婴等成立“上海妇女救国会”。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处女作《青春线》,不久,转入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后主演《桃李劫》而蜚声影坛。

  抗战始,积极跟随宋庆龄等人参加营救“七君子”的斗争。1938年12月率大后方妇女儿童考察团赴延安。在延安期间与袁牧之共同编导、演出了《延安生活三部曲》。1940年,党中央派她回重庆,险遭国民党特务的阴谋逮捕,返回延安后,入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并先后导演了《马门教授》、《俄罗斯人》等话剧。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成为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和中坚力量。

  日本投降后,赴东北组建东北电影制片厂。她还非常重视电影干部的培养,解放战争期间,在她领导下,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办了四期电影干部培训班,培养了350余名青年干部。共和国诞生后,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副主任,创建了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任该所所长。新中国的电影教育事业就是由此开始并逐渐发展为电影专业的高等学府。1949年在她的组织调动下,仅一年中国即拍成了《赵一曼》、《钢铁战士》、《翠岗红旗》等26部故事片和一批新闻纪录片。1950年,在她的倡议下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电影艺术干部学校,即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1951年11月9日,陈波儿在上海与编、导、演、创作人员座谈作讲座时心脏病突发,经同济医院抢救无效,翌日逝世。13日,北京举行了追悼陈波儿大会,陈波儿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李霞卿:从大明星到爱国飞行家

  李霞卿,1911年出生,海丰人。艺名李旦旦。曾是上海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后华丽转身,成为在中国航空史上留下夺目光彩的一代爱国名媛。

  李霞卿从小天资聪慧,骑马、驾车、游泳、舞蹈等无不精通,幼年随父周游欧洲,说得一口流畅的英、法语。其父李应生和叔叔李沛基都是反清的革命党人。1926年李应生与友人合组上海民新影片公司,这位开通洋化的名媛之父,不但支持女儿涉足当时属十分容易令人轻视和误解的水银灯下生涯,还亲自为她取了艺名李旦旦。于是,1928年,上海影坛升起一颗新星——李旦旦。她的自然真挚的表演和清丽的形象,迷倒了一众上海人,一时成为二十年代末期家喻户晓的明星。

  1930年,18岁的她在影坛成功后,突然从银幕上消失了。李霞卿嫁给了一位在日内瓦“国联”工作的男士,留居法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霞卿与蓝天结下不解之缘,随后考入很有名望的美国奥克兰市波音航空学校深造,教官多是参加过一战的王牌飞行员。1935年5月15日,李霞卿在奥克兰机场上空作特技飞行时,因沉着处理空难脱险一时轰动美国,因此成为美国妇女航空协会会员,加入了卡特皮勒飞行俱乐部。1936年3月,她回国后驾机在上海上空翱翔。这位“飞天仙女”再次名震上海,并唤醒同胞姐妹投入时代。

  抗战爆发后,这位挑战蓝天的上海名媛一改“时髦小姐”的形象,布衣素服,在炮火中投入救亡工作。她还亲自驾驶着橙红色的“新中国精神号”单翼轻型飞机,开始作“抗日救国,匹妇有责”的环美募捐飞行。环美飞行募捐,激励了一众华侨和美国人的捐款热,并一度在全美掀起“李霞卿热”,令她的救亡募捐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所到之处受到华侨及美国航空界人士的热烈欢迎,盐湖城还派出十五架飞机在离城市廿分钟航程的上空迎接,俨如国宾。1940年,李霞卿在一次募捐飞行表演中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年仅28岁。她像一道灿烂的彩霞,永远留在长空,结束了从电影明星到飞行家的传奇一生。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