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16~18期成长的力量—2009全球潮商经济白皮书>大洋洲篇>大洋洲:多元融合的潮商天堂

大洋洲:多元融合的潮商天堂

2010年02月10日 16:21 来源:天下潮商 作者:陈少斌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海外潮人聚集地之一。正如这里的文化一样,潮人在大洋洲的发展也呈现多元融合的特征。

 

  据《民营经济报》记者一线采访了解,目前在澳潮人约占到华人总数的1/10,约5到8万之众,以悉尼和墨尔本的潮人最多,实力也较雄厚,是潮人企业家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两个地方的潮州会馆均耗资百万以上,建筑也别具特色,在华人社团里是规模和影响力都首屈一指。潮人在南澳大利亚和昆士兰也有数千人分布,这里的潮人同乡会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记者了解,大洋洲潮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东南亚战乱,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难民相继迁移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其中极大多数是潮人,他们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澳大利亚各地落地生根。到了上个世纪80年中期,移民到澳大利亚的潮人开始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凭着祖辈相传的吃苦拼搏精神,他们从最基础的杂货、食品、贸易做起,很快在行业里处于领先。此后的20年里,澳大利亚潮人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企业家和著名侨领,周光明、周泽荣、林晋文、魏基成、董明光、郑松明、林炳文、郑通亮这些名字逐渐为中外华人所熟知。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内地掀起留学热,短短几年时间就有数万留学生前去澳大利亚求学。后来他们大部分留在了澳大利亚发展,现在的澳大利亚潮汕青年联谊会和潮汕商会的骨干成员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澳大利亚。彭忠诚、许佳子、罗少雄、陈少伟、蔡高德、董威萳等,已经成长为澳洲新一代潮商代表。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更为年轻的一代移居澳洲。这些移民澳大利亚的潮人与先前有所不同,这主要与由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分不开有关,还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律有关。其一,新潮商本身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来澳大利亚后又继续学习语言,有的继续攻读学位;其二,上个世纪后十年以电脑、互联网为标志的新经济兴起,地产业也回暖,这为新一代潮商创造了机会。所以他们大多不再和中餐馆和肉铺打交道,而是开办独立的电脑公司、律师事务所,成为大学讲师、医生、高级技术人员……有的依靠祖国市场的优势,开展进出口加工、融资、旅游等贸易,生意规模上了台阶。这些人已经开始向澳大利亚主流社会长期把持的领域进军。

 

  如果说父辈潮商和新一代潮商已经融入到澳大利亚主流社会,那么,下一代的潮人则更为国际化,先天中西结合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成为“融合的一代”。

 

  澳大利亚潮人来自不同地区,其子女近者一代,远者已经有三到五代甚至更多,他们大部分是先学英语,后学潮汕话和华语。不少潮人采取将孩子在澳大利亚、中国内地和香港轮流抚养的方式,让他们保持与潮汕文化的沟通与延续。由此也造就了他们“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本领。

 

  周光明:澳洲潮人之光

 

  在海内外潮人重大活动中,总能见到澳大利亚潮州同乡会会长周光明的身影。周是澳洲最德高望重的潮人和华人领袖。

 

  周光明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十多岁的时候,周光明和父亲到香港经商并定居。不足20岁的周光明第一次当上了总经理。1963年,周光明在老挝开创杂货进出口行、牙膏工厂以及商业地产,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

 

  1975年,因政局变化,周光明准备移居泰国。但由于泰国的居留申请一直难以批复,两年后他展转来到了澳大利亚,重新做起擅长的杂货生意,由此开始了在澳大利亚的创业生活。

 

  这一时期来澳大利亚的亚洲人越来越多,周光明发现做食品容易入行。于是两年后他进入食品批发领域,不仅进口亚洲食品在澳大利亚批发,还开设了“金城百货”超级市场进行零售。这个超级市场是当时悉尼最大的市场之一。批发兼零售的模式让周光明的食品生意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他也被公认为澳大利亚的“食品大王”。

 

  周光明旗下有“永光进出口”、“冠军食品”以及“明耀贸易”三大贸易公司,近几年他把业务重点放在了代理亚洲知名品牌,一般都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的总代理,如康师傅速食面、国酒茅台、燕京啤酒。由于拥有多年的渠道,几大公司很好推动了这些品牌在澳大利亚的拓展。

 

  在事业上已经有所成就的周光明及一些潮籍热心人士于1988年发起成立了澳大利亚潮州同乡会,该会团结乡亲,以服务旅澳潮汕同胞为己任,出钱尽力,积极兴办参与各项社会福利、慈善公益活动,弘扬中华文化,为澳大利亚华人社会做出极大贡献。此后,各种华人社团纷纷建立起来。

 

  周光明待人诚恳,谦恭厚道,热心公益,虽然身兼澳大利亚潮州同乡会会长,但他对其他社团的活动非常支持,对年轻人给予提携和关照。近十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团服务和澳中交流上来。1999年初,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正式扩大组织,周光明担任了这个有一百个社会团体会员的联合组织的名誉会长。此外,他还被聘为澳大利亚十几个华人社团的荣誉会长、名誉会长、名誉顾问。他还分别被推选为中澳建交30周年和35周年庆委会主席。2007年第十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悉尼举行,周光明当选为大会主席,成功完成了3000潮人领袖聚首南半球的壮举。

 

  林晋文:澳洲潮商的大爱情怀

 

  2008年5月,中国汶川地震牵动海外华人的心,澳大利亚著名侨领、澳华交流中心林晋文主席通过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捐赠50万澳元(折为325万人民币)作为四川灾区建校基金。为了落实捐建项目,林晋文主席亲自于当年5月底和7月底两次到四川灾区了解情况。目前,林晋文先生捐款100万人民币在四川省绵阳市最贫困的白蝉乡捐建的中心小学已经开学。另外,林先生还资助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招收的108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学习重建家园的本领。

 

  与共和国同龄的林晋文出生在广东省潮阳县棉城镇的一个普通家庭。1976年,27岁的林晋文成为“潮阳县河浦镇建筑站第三施工队”的队长,带着手下20多名建筑工人,开始了创业之路。1984年,林晋文任汕头地区建筑安装总公司驻广州第三工程处主任,在此期间凭借过硬的工程质量和诚信务实的良好商誉在南粤建筑业市场站稳了脚跟。1991年林晋文成立“汕头兴业建筑工程公司”,任总经理,自此到1999年兴业公司历经三次改制,实现了企业发展的“三级跳”,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翘楚。在参加众多大型项目招标中,屡屡出奇制胜。现在,他的企业不仅在珠三角稳稳占据了市场,业务还快速发展到东莞、长春、武汉、上海等地。

 

  为了在更广阔的舞台实现个人理想,2000年,林晋文举家移民澳大利亚,开始了新的创业之旅。他一方面寻找商机,从事一些投资项目;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理念,把精力放在了澳中文化交流和慈善事业上。在刚到澳洲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向学校、教堂、老人院、华人社团等机构捐款493000澳元,由此他在澳州华人群体中享有较高的声望,许多澳大利亚政要人士都成为他的好朋友。2004年,林晋文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太平绅士称号,并被许多华人社团聘为荣誉会长。

 

  尽管身在他乡,但林晋文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他不遗余力地在澳大利亚上流社会宣传国内良好的投资环境,邀请澳大利亚政要和商务人士到国内考察,还通过在家乡举办高尔夫国际邀请赛的形式,广泛发动国际友人关注汕头、关注中国,为中澳经贸合作牵线搭桥。

 

  魏基成:澳洲“纸品大王”

 

  在澳大利亚百强企业中,有一位杰出华人企业家,被称为澳洲“纸品大王”,他就是澳洲ABC纸巾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基成。从1985年到澳洲拓展纸品开始,短短20余年里他将ABC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家用卫生纸品企业之一。

 

  魏基成先生祖籍中国广东省揭阳县,1985年由香港移民澳大利亚。早在香港时,魏先生已从事卫生纸品生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悉尼定居后,重操旧业,继续活跃在生活纸品的制造行业。

 

  凭着专攻一行的韧劲,魏先生的纸品工厂迅速发展起来。在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ABC拥有数十万平方米土地,10万多平方米厂房,年营业额数亿澳元的大企业,达到每天利用150吨纸、生产240万卷纸巾的巨大规模。

 

  1999年,魏基成就在新西兰开设了ABC卫生用纸品厂,使澳、新两地员工增加到420人,他的公司成为一家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跨国卫生纸品公司。目前,ABC纸业公司已闯入全澳一百强大型供货商之列,名列第47位。今天,这一名字已经成为代表高品质的知名品牌,ABC纸巾公司在澳洲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其生产的诸多产品无论包装、产品质量,还是销售价格上均受到澳人的普遍欢迎。

 

  移民澳洲后,魏基成曾荣获多项商业成就奖,其中包括1993年获拿破仑工商界杰出成就奖,2001年获汇丰杰出华人成就奖,2004年获得全澳少数民族企业奖。

 

  魏基成夫妇几十年热心慈善事业施益于世界各地,对中国捐助也很多,如1998年江西省大水灾,2002年湖南岳阳水灾、安徽凤阳水灾,魏基成夫妇先后捐出防寒棉衣数万件,为儿童捐衣数千件等。

 

  陈焕明:悉尼商旅大鳄

 

  悉尼潮商中有一位“来得晚但收获早”的商业地产大鳄。10年前陈焕明移民澳大利亚。2001年,经过多番考察后,他在距离悉尼不远的宝国市买下Bach Arms酒店。几年后,Bach Arms的地值狂飙。

 

  2006年,陈焕明巨资收购悉尼著名宴会古建筑Catlangds House,Catlangds House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对外营业,主营婚宴、会议餐以及Party,一直延续下来。随着规模的扩大,这里可以承办高规格的接待活动,澳大利亚总理和纽省省长均来过这里开会用餐。Catlangds House在每年纽省同行业评比中均能保持第一第二名次,2000年还得过金奖,品牌知名度可见一斑。

 

  2007年陈焕明又在悉尼北区市政广场旁规划一个新酒店项目。一个拥有150套豪华套房的4.5星级酒店在悉尼商业金融贸易中心崛起。另外,陈焕明在新南威尔士与昆士兰交界处购买了“开车需要半个小时”的四万多亩林地,准备建设一个超级农场。据行业人士观察,现在这里已经升值不少。

 

  陈焕明的酒店和地产项目,大都通过改造使其增值。比如Catlangds House,周围宽广的空地可以进行配套规划,他计划增加酒店房间,扩建餐厅,增加水上理疗馆,改变了Catlangds House目前的单一餐饮功能,未来将成为一个集健康、运动、酒店于一体的休闲场所。而Bach Arms Hostel,当初看中就是这里的位置以及改造空间,他已经计划三年内将原有酒店重建为三栋新物业,这样原来的“1”就变成了“3”,还不包括地价的升值。

 

  彭忠诚:澳洲杰出青年潮商

 

  澳大利亚原潮汕商会会长彭忠诚是是澳洲新潮商代表之一,也广东省政协会议海外列席代表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末,武汉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的彭忠诚利用一次机会来到澳洲留学。出生潮汕地区的他从小就深受“小小生意会发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初来澳洲他就抱着寻找生意的念头。几年后,这些念头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1992年彭忠诚在悉尼大学附近找到一个店面,开起了电脑店。当时电脑行业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市场需求较大。他进口一些散件然后自己组装,受到消费者欢迎,很多大学生、教授都要来找他买电脑。

 

  一次,他得到最新版CPI,他马上用这块CPI组装了一部在当时来说功能最先进的电脑。为了扩大影响,他主动联系澳大利亚最权威的《Australia personal computer》杂志,将产品送过去进行测试。杂志很快就向消费者推荐了这款电脑。这次推荐让彭忠诚的产品迅速进入悉尼主流社会。

 

  1994年开始,彭忠诚代理三星公司产品。当时三星还没有什么名气,他通过自己几年的网络积累,批发给留学生和当地经销商,开创了三星在澳大利亚发展的新局面。在三星的庆功会上,他成为上台领奖的唯一一位华人。

 

  电脑市场的顺利并没有让他放松警惕,为了保证企业平稳发展,他提早进入多元化发展,先后进入地产、办公家具、酒楼以及防盗监控等行业。2006年,彭忠诚抽出部分资金到老家投资林业,他在汕尾一口气拿下4万亩林地种植澳大利亚桉树。首期8000亩林地已经于当年4月全部植苗。

 

  最近,彭忠诚正在悉尼奥运村附近筹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悉尼电脑城。他准备将一部分商铺自用,一部分出租出去,最终是让海内外人都知道有个悉尼电脑城。

 

  董威萳:国际化新潮商的典型代表

 

  作为澳大利亚著名潮商董明光的次子,大明国际董事长董威萳天生有着商人的气质和睿智。董威萳生于汕头,长于香港,在英国留学,最后来到澳大利亚开创事业。他精通中西语言,也深刻了解中西文化,现在他选择了品位十足的澳大利亚葡萄酒,通过鼠标、网络等新兴工具指挥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市场,每年向世界各地销售10多万箱澳洲红酒,成为国际化新潮商的典型代表。

 

  刚过三十的董威萳十年前远赴英国留学,毕业后来到澳洲,他决心在葡萄酒领域开创自己的事业。2003年,他成功收购了澳洲知名品牌“Handpicked”(首彩)和“Two Eights”(88)的股权。两年后,他乘势买了“Dominique Portet(多明里·布特)”酒庄的股份。“Dominique Porte”的产品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因为布特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法国拉菲酒庄首席酿酒师的儿子,是布特家族在酿酒历史的第九代传人。

 

  公司在加入“Dominique Portet(多明里·布特)”酒庄之前,“Handpicked”(首彩)和“Two Eights”(88)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建立渠道,如英国、比利时、美国等地。购买布特的酒庄股份后,大明国际大力拓展新加坡、香港、中国、东南亚国家等的市场。

 

  2004年大明国际旗下品牌首彩葡萄酒成功打开深圳市场,2005年、2006年连续荣获“深圳市消费者最受欢迎的进口葡萄酒”。首彩葡萄酒还获得2005年“新世界国际葡萄酒大赛”的金奖,“美国酒类消费者协会大赛”的银奖,2006年“皇家墨尔本,阿德莱德,柏斯葡萄酒大赛”的铜奖等。未来3-5年,大明国际计划跻身于国际葡萄酒类大公司行列。

 

  蔡林南:获颁英国“女王勋章” 首位新西兰华人

 

  在新西兰奥克兰市各区,林立的“蔡林南蔬菜店”成为注册商标,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蔡林南出生在柬埔寨,由于家境贫寒,少年时期的蔡林南半工半读。生活的磨练使他早熟使他坚强。

 

  1975年柬埔寨内战,蔡家在颠沛流离之际逃入越南,后又于1979年逃亡成为泰国难民。

 

  1981年,蔡林南一家在联合国的安排下飞抵新西兰。不久,蔡林南便由慈善机构引荐前往机械厂打工,数年后累积了几千元积蓄才开了一家小小蔬果贩卖店,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蔡林南由小型的蔬果贩卖店起家,然后逐渐扩大为具有超市规模的综合性卖场。随后,蔡林南又看准了投资的契机,进入商业地产。他将原有物业规划为超市卖场、食品街。蔡林南美食中心,前身就是五年前倒闭的一间工厂,闲置多时乏人问津,美食中心在1999年开幕运营后,就连居住在附近的前总理大卫·朗伊也是美食街的常客。

 

  除了其过人的经营睿智和预先洞察商机的独到眼光外,蔡林南成功的原因是以诚待人,不图暴利的一惯理念。关心弱小,关心社会,是他一贯宗旨。在经营生涯中,他始终把自己辛勤劳动所获分一点给那些买不起商品的人,在蔬菜店每周都推出特价商品,分一些给穷苦的人。为表彰多年以来他一直默默地为故乡及移民社区所致力的社会公益事迹,他成为当地获颁英国“女王勋章”的潮商第一人。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