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16~18期成长的力量—2009全球潮商经济白皮书>艺术名家>内心的家园:读冯伟的水彩画

内心的家园:读冯伟的水彩画

2010年02月10日 11:04 来源: 作者:陈少斌


 

  冯伟 ,男,1972年生于广东普宁。1995年毕业于汕头教育学院。2000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青年画院画家。

主要艺术活动:
主要参展:
《曾经的风景》《银色边界》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 (江苏)
《乡间•雨后》 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辽宁)
《银色的村落》(三联) 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 (北京 中国美术馆)
《银色的村落》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辽宁)
获奖:
《冯村》 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作品奖 (上海)
《乡间日记》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北京 中国美术馆)
《银色的记忆》 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佳作奖 (北京 中国美术馆)
《静静的村落》 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北京 中国军事博物馆)
《远去的村庄》 庆祝建国6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金奖 (广州)
收藏:
中国美术馆收藏 广东美术馆收藏
发表:
《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界》、《中国当代艺术》

 

  家园往往被理解为出生地、老家,一个维系着情感纽带的居所。因而,家园也成了画家们乐于描绘的对象。

  潮汕民居富有特色,从“下山虎”、“四点金”到“驷马拖车”、“百鸟朝凰”,这些老式房屋依山伴水,藏风聚气,选址与建造都以“风水”为依据,依山取“坐实朝空”,负阴抱阳;近水取“坐空朝满”,水作龙脉。潮汕人习惯将这安身立命,传宗接代的居所叫做“厝”,潮汕的“厝”汇聚了一个族群祖祖辈辈陈陈相因的生存方式与心理能量,家园意识化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纵然时过境迁,“家园”在潮汕人的心目中,始终是无法割舍的一份牵挂。

  冯伟象大部分潮汕画家一样,怀有很深的家园意识。有一幅名叫《冯村》的水彩画作品可以为他的家园意识佐证,以姓氏命名村落是过去的人们细分居住空间的一种方式,这里也看出冯伟有意点明家园空间的私密性。当“老厝”退向时代的背面,“原乡”逐渐变得形迹模糊,家园物质性的一面随之被精神性的一面所取代。返观个人内心那纯粹的家园,它已无往无住,只是寓形于心的一种感觉或印象,并伴随着个人的旅程变幻着它的颜面,或明亮如银,或暗淡如影。

  从《潮乡》系列到《山村日记》系列,冯伟的水彩画创作经历了由物质家园到精神家园交递互变的过程。《冯村》一类作品代表了对物质性家园的描绘,这些作品多是忠实于外部环境的写实性作品,从普宁老家到澄海西埔到饶平惠村,有着共同属性的潮汕平原的场景隐约可辨,这些景物也经常出现在其他潮汕画家的笔下。冯伟赋予现实家园以理想的角度和美好的华表,这一类作品从构图到色彩方面展现了作者的绘画能力。而你随后会发现,冯伟的天分体现在对这种物性构造的三维空间的破坏上,即便是对景写生,眼前的物象只不过是起到唤醒内心的那种家园意识的作用,而反映到画面上的恰恰不是眼睛观看到的风景,而是形相之上的另一个感觉营构,像海市蜃楼,飘渺虚幻却证据确凿,这置于时间维上“此在”的幻境,成为心灵在场一刻的行宫,使得无往无住的心得到片刻的栖息。

  冯伟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空灵的感觉,然而空灵又不失温煦。空灵是因为创作中融进中国传统绘画的宇宙观,温煦则是来自于内心深处怀家恋家的感觉。在一次远行太行山之后,冯伟创作了命名为《银色的村落》的一批画,他的这种感觉似乎得到实质性的落实。他不象同行一样去渲染浩渺苍茫的雪域,而是将这种苍茫的感觉作为背景,在状如器皿,浑沉博厚的山西山崖脚下营造一两间小屋,令人顿觉生意盎然。这种善于取舍,不为外物役使的创作心态应该还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家园意识,只要是心灵到达之处,家园必定随遇而安。

  冯伟内心的家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修改着颜面,他去芜除杂,逐渐简化为一些基本的色块,我想这些简化下来的必定是经由心灵所遴选的,是一些属于个人内在的、不为岁月所改变的质地。他对极少主义的偏好正在印证着自己的追求,而在我看来,冯伟的艺术创作其实是一个人面对纷繁复杂人生、世界的一种基本态度。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