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14期走近本土潮商·揭阳篇>潮商论坛>当前华商怎样把握中国发展机遇

当前华商怎样把握中国发展机遇

2009年09月28日 17:21 来源: 作者:陈少斌


  大家都知道,由美国次贷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冲击波之大,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是百年一遇的海啸。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有些国家乱了阵脚,不少人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悲观情绪。反观我们中国,党中央和国务院所采取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自信。“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我很佩服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同样具备了这种从容和自信的气魄。

  信心:投资的前提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句话: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我有亲身的体会,感受深刻。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段往事。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和英国政府就香港的前途问题举行谈判,两国政府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由于受英国100多年的殖民教育,加上西方媒体的负面渲染,香港大部分市民缺乏对内地情况的认识和深入了解,导致香港社会产生了信心危机。香港的股市、楼市、港币汇率,就像夜晚划过太空的陨石一样,飞坠直下。不少人失去对香港未来的信心,选择了移民,卖掉房子、车子,拖家带口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国度,从头开始。类似的信心危机,还发生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夕和当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很多年过去了,当年离开香港的市民,不少人已经回流,但这些市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结——后悔。怎么不后悔呢?错过了香港的黄金时期。

  我是广东潮汕人。潮汕人除了刻苦耐劳、勤奋、团结、做生意肯动脑筋外,还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爱国”。大家所熟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彭湃烈士,以及我的好朋友庄世平老先生,李嘉诚先生,也是潮汕人,都很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信心危机中,我们都没有移民,留在了香港。我把发展壮大自己事业的目光投到了内地,放到了深圳。一直以来,很多中外媒体的记者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你当时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我的回答很简单:对国家有信心,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憧憬。

  “危机”辩证法

  话说到这里,我要切入今天演讲的核心问题:华商怎样把握中国发展机遇。我留意到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08年世界华商企业的总资产约为2.5万亿美元,比2007年缩水约1/3。这表现在,(一)股市下跌引发大型上市华商企业资产缩水四成五;(二)房地产贬值和美元升值致美欧华商企业资产减少700亿美元以上;(三)房地产低迷与汇率动荡无碍亚洲非上市华商企业。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辩证的一面,有危就会有机,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当年,很多香港企业家离开香港移民,这是“危”,但我又看到“机”的一面。改革开放的中国十分需要香港成功的经验,在一个百业待兴的国度,市场将会十分庞大,到内地去发展,将是一个良机。于是我把我的牛仔裤生产基地放在深圳,我还把香港的著名饮食品牌“佳宁娜”和高素质的酒店管理和服务理念,一并带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生根、开花和结果。曾经担任过英国驻中国大使、当时任香港总督的卫奕信爵士,还专程到我在深圳的工厂参观,轰动一时。1991年,我的集团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为我的事业进一步发展储足了“弹药”。1992年,邓小平南巡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收购了广东省佛山市四星级的华侨大厦。并将业务范围由服装、饮食、酒店,扩大至房地产、物流、矿业等领域。

  相信大家对于深圳的“华南工业原料城”已不陌生,很多国内外的领导人到过“华南城”参观,国内很多省市的领导也向我提出要求,希望把“华南城”克隆过去,说明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香港特别行政区曾荫权行政长官率团参观后,也给予高度评价。我为什么会作出这个投资决策呢?“华南城”的定位是国内企业对工业原料的采购基地,我了解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很快,需求旺盛,但是整个珠三角地区缺少这样一个采购基地,很多企业为了购买繁多的工业材料而烦恼。结果是,我们的决策深受厂家的欢迎,与深圳市政府也“一拍即合”,达致了三赢局面。
大势下的商机

  世界银行在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中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年中触底回升,2010年全面复苏。当年,在中国被亚洲金融风暴波及的时候,我始终认为中国会是第一个冲出风暴的国家,对于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我还是抱着相同的观点。现在,我们国家除了投入4万亿人民币拉动内需外,还有“十一五”期间,计划在环保项目投入14000亿人民币。粗略估计,明年内地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000亿至1万亿人民币。刚刚提出的全国医疗改革方案,国家在未来3年也增加投放8500亿人民币进行医疗改革。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中国处处有商机。借这个机会,我和大家分享我对事业追求的体会:一是能够全程投入;二是有毅力有信心;三是懂得怎样拚搏,也就是懂得抓住机遇。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达成集团、香港佳宁娜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介璋的胆识

  马介璋先生从15岁当学徒开始,凭着过人的胆识而成为当今巨商。关于他的经商故事,无不贯穿着这样的传奇智慧。

  胆识一:全球推潮菜

  潮州菜以鲜美清淡的口味享誉全球华人世界。可谁能想到,第一个把潮州菜做成品牌推向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正是马介璋。

  上世纪80年代初,马介璋就在深圳金碧酒店开办潮州菜酒楼,尝试将潮菜推向潮汕以外的地方。1988年,马介璋在深圳晶都酒店开办全国第一家大型外资潮州菜酒楼佳宁娜,开始了潮菜的品牌连锁之路。

  在深圳设店之后,佳宁娜相继在广州、温哥华、泰国、海南、昆明、成都、上海等地开设分店,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第一家中餐跨国饮食集团。

  “佳宁娜”在潮州话中是“自己人”的谐音。佳宁娜潮州菜的成功得益于其多方面的独到经营,而潮人对潮州菜的感情和推动,也是带动潮州菜遍布全球的重要动力。遍布全球的潮州人成了“佳宁娜”的推销员,直到今天,其在各地扩张的势头仍然不减。

  胆识二:“差地”搞房产

  1991年,马介璋投资10亿多元建造佳宁娜友谊广场,位置靠近深圳火车站。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整个大厦由4座塔楼组成,集商业、办公、住宅、休闲、娱乐于一身,在当时的罗湖建筑群中鹤立鸡群。有人认为火车站人流集中,但脏乱差,低档宾馆酒店或许可以生存,开发高档项目恐怕不合适宜。很多人不明白,在那么多可供挑选的好地段中,马介璋为什么独独看中这个地块。直到近年来,地铁开通,火车站广场和人民南路的改造,佳宁娜友谊广场的价值得到尽情释放,他们才初步领略到马介璋当年投资的胆识。

  2005年,马介璋把内地地产开发的目光瞄准湖南益阳,斥资数十亿元打造益阳梓山湖新城。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大的投资会选择内地一个居于三线的城市。两年后,一个包含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梓山湖国际高尔夫、市民中心、水上生态公园以及大型购物中心、风情商业街、五星级酒店等设施的巨大项目正式动工,到场参加奠基庆典的朋友这才发现,马介璋的选择是对的。在进入益阳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马介璋先后投资项目多达13个,为城市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胆识三:复制华南城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一带经济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这里狭窄的范围内聚集了数十万家制造企业,各种原料需求量巨大。但这些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交易市场却分散在国内各个城市,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一个综合各门类的超大型工业原料市场以及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平台,已经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港深两地发展多年的马介璋看到了这一商机,经过成熟思考后,他发动了郑松兴等5位企业家,共同投资26亿元在深圳打造一个最先进、最专业的国际化工业原料交易基地,整合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链。

  2002年8月,华南城项目正式动工,2004年12月首期开门纳客时,逾千商户蜂拥入城。如今的华南城已经成为深圳乃至全国闻名的轻工和电子原料基地,马介璋当初的设想完全实现。

  华南城的成功印证了马介璋的胆识,更重要的是,经过几年的运作,华南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稳定客户群和成熟发展模式,马介璋计划将这种模式在全国进行复制。

  2008年7月,马介璋又联袂香港、深圳两地商界精英斥资50亿元,以华南城模式在连云港建设“华东城”。该项目占地近2000亩,全面建成后将有近3万个商铺,是华东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从事时尚物料及产成品展示、交易和仓储等综合性商贸城。同时,马介璋还有意在西南南宁、华中南昌、东北铁岭复制华南城模式,建设国际工业原料产品物流城。

  胆识四:建言深港一体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马介璋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出:深港合作应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并建议建立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联合机构。

  他指出,鉴于新加坡与澳洲开创的同步交易联接体制,日本的创业板和韩国的创业板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联盟,可作案例借鉴,深港应联合打造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马介璋还大胆建议,为了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深港两地作用,可以考虑“纳深入港”和“深港一体化”。马介璋认为,纳深入港的设想对祖国的统一大业也大有好处。他说:“这一举措如果实施,可以让全世界各国看到,国家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