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5期澳洲潮商新崛起>澳洲观察>澳洲潮商演绎新春天的故事

澳洲潮商演绎新春天的故事

2007年10月23日 16:02 来源:天下潮商网 作者:陈少斌


 

  在中澳关系日益紧密的背后,活跃着一群“东方犹太人”———潮人,他们与众多的华人华侨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仅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也有力推动了中澳两国的经贸发展,成为两地沟通的重要桥梁。

  亲睹澳大利亚潮人成长的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邱绍芳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潮人:潮汕乡亲遍布世界各地,以其勤劳刻苦的韧性、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团结互助的传统而著称,并以自觉遵守这些道德规范为荣。这使得潮汕人不仅能在任何地方立足,而且能获得成功,并永远保持对家乡对宗族的感情,把宗族观念拓展为爱国爱乡的思想和行动,始终留住自己的根。

  百年情怀

  据记载,19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已有中国劳工。1851年,维多利亚州巴拉腊特和新南威尔士发现金矿(相对于美国洛杉基这里俗称“新金山”),大批华工前往“淘金”,华侨人数迅速增加,最多时逾4万人,这其中就以广东福建沿海的华人为主。

  近二三十年来,随澳移民政策的放宽,东南亚及中国内地移居澳大利亚人士迅速增长。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南亚战乱,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难民相继迁移到澳大利亚,其中极大多数是潮人。他们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澳大利亚各地落地生根。沧桑巨变不但没有磨灭他们的意志,还进一步造就了他们坚强的性格,激发他们要发奋图强,重头再来。

  据澳大利亚老一辈潮人介绍,目前在澳潮人约占到华人总数的1/10,约5到8万之众,以悉尼和墨尔本的潮人最多,实力也较雄厚,是潮人企业家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两个地方的潮州会馆均耗资百万以上,建筑也别具特色,在华人社团里是规模和影响力都首屈一指。潮人在南澳大利亚和昆士兰也有数千人分布,这里的潮人同乡会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刚刚走进西方社会,很多新移民在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遇到极大困难,潮人也不例外。有鉴于此,在事业上已经有所成就的周光明及一些潮籍热心人士于1988年发起成立了澳大利亚潮州同乡会,该会团结乡亲,以服务旅澳潮汕同胞为己任,出钱尽力,积极兴办参与各项社会福利、慈善公益活动,弘扬中华文化,为澳大利亚华人社会做出极大贡献。此后,各种华人社团纷纷建立起来。

  澳大利亚华侨潮人早期主要从事餐馆、洗衣、种菜等劳作营生,随着华侨潮人数量不断增加,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从业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澳潮商的活动已涉足房地产、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和金融等行业;潮人专业人士则活跃在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医卫等不同领域。

  世纪之光

  上个世纪80年中期,移民到澳大利亚的潮人开始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凭着祖辈相传的吃苦拼搏精神,他们从最基础的杂货、食品、贸易做起,很快在行业里处于领先。此后的20年里,澳大利亚潮人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企业家和著名侨领,周光明、周泽荣、林晋文、魏基成、陈锦忠、董明光、郑通亮这
些响亮的名字逐渐为中外华人所熟知。

  周光明1977年从泰国移民到澳大利亚,他从杂货铺做起,然后经营食品进出口,很快成为悉尼食品巨头。到1990年后的时候,他已经有房地产、商场、食品生产加工等多个实体,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周光明为人和善,待人诚恳,谦恭厚道,热心公益。近十多年来,他以造福同胞为己任,致力于华人社会的团结互助,在创立澳大利亚潮州同乡会的基础上,还被聘为澳大利亚数十个华人社团的荣誉会长、荣誉顾问,成为悉尼华人中最受尊重的侨领。

  周泽荣在上个世纪80年代移民澳大利亚,和广东大多数的侨商一样,他的创业历程也是早年潮商惯常的模式,即先从内地到香港,继而再赴澳大利亚发展,凭借着对各种商机的把握,在澳大利亚与中国内地之间做起各项贸易往来,由此打下了原始的财富基础。之后,周泽荣开始在澳大利亚与广东两地雄心勃勃地搭建他理想中的“侨鑫集团”,在国内房地产低迷的时候果断挥师回国、转战华南高端市场,接连开发了广州国际贸易中心、汇侨鑫城、汇景新城、外商活动中心等项目,设立潮皇食府、莱曼娜国际俱乐部以及侨鑫教育等服务教育项目,还在中澳两地合办媒体,迎来事业的辉煌。

  2000年,在国内颇有建树的潮籍知名企业家林晋文正式移民澳大利亚,几年后,因其乐善好施和事业上的成功,在澳大利亚华人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一时期他立志投身中澳交流,2004年,他与热心公益、富有爱心的成功人士一起创办了澳华交流中心。现在该中心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华人界高水准、有影响的团体之一。

  事业上的成就没有改变这些人的桑梓情怀,他们虽然身处澳大利亚,却心系两地,多次对国内公用慈善事业捐款捐物,在国内外的慈善榜上屡屡可以见到他们的名字。在有关中澳两国的交流活动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活动中,他们不仅慷慨解囊,还亲自参与其中,献力献策。

  新潮推涌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内地掀起留学热,短短几年时间就有数万留学生前去澳大利亚求学。后来他们大部分留在了澳大利亚发展,现在的澳大利亚潮汕青年联谊会和潮汕商会的骨干成员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澳大利亚,他们现在已经成长为澳大利亚新潮商。

  澳大利亚潮汕青年联谊会会长许佳子就是这个时候来到澳大利亚并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理论硕士毕业的许佳子也像众多的留学生一样,怀着闯荡世界的梦想来到澳大利亚。2001年他在澳大利亚注册成立了柏天奴有限公司,同时在国内建立服装生产厂,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现在“柏天奴”服装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中高档服装品牌之一。

  青年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罗少雄从中山医科大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了几年,然后到澳大利亚留学。他立足老家揭阳的不锈钢产品,开拓澳大利亚市场,现在不光代理了几家国内知名品牌,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内地设立了仓储基地。

  “潮汕人善于经商,这是闻名的,我们也秉承了潮汕人善于经商的传统,在商界也是叶繁枝茂,从传统的饮食食品行业扩展到各行各业,很多在澳大利亚都做得很成功。”许佳子说。

  对此潮汕商会会长彭忠诚也身同感受。彭忠诚武汉大学毕业后于1989年来澳大利亚留学,他从电脑组装做起,发展成为三星澳大利亚代理商,又投资悉尼电脑城、地产、林业等,成为澳大利亚潮商后起之秀。同一时期来澳大利亚的其他几位潮汕商会的名誉会长周文忠、羊炳林、洪鸿毅,副会长蔡高德从事的均是新兴行业。

  周文忠、洪鸿毅二人合资的“鸿昌行”主要经营收银机、电子秤、条码扫描机等电子产品,他们代理了中、德、日本等国的名牌产品,不仅占领了澳大利亚华人界的大部分市场,还成功打入澳大利亚大型机构。羊炳林也往来中澳间从事新兴行业的贸易。

  蔡高德在澳大利亚主要从事建材贸易和工程。他抓住中澳两地产业转型时机,在十年前国内卫浴设备较少的时候将悉尼的产品带到国内去,而当国内工业发展起来以后,他又将国内产品带到澳大利亚来。

  “新潮商的行业分布不一样,经营方式也不一样,他们更多把东方的经营哲学和西方的经营技术结合起来,比较有现代化的特点。”彭忠诚总结说。

  融合一代

  上世纪90年代前后移民澳大利亚的潮人与先前有所不同,这主要与由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分不开有关,还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律有关。其一,新潮商本身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来澳大利亚后又继续学习语言,有的继续攻读学位;其二,上个世纪后十年以电脑、互联网为标志的新经济兴起,地产业也回暖,这为新一代潮商创造了机会。所以他们大多不再和中餐馆和肉铺打交道,而是开办独立的电脑公司、律师事务所,成为大学讲师、医生、高级技术人员……有的依靠祖国市场的优势,开展进出口加工、融资、旅游等贸易,生意规模上了台阶。这些人已经开始向澳大利亚主流社会长期把持的领域进军。

  如果说父辈潮商和新一代潮商已经融入到澳大利亚主流社会,那么,下一代的潮人则更为国际化,先天中西结合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成为“融合的一代”。

  澳大利亚潮人来自不同地区,其子女近者一代,远者已经有三到五代甚至更多,他们大部分是先学英语,后学潮汕话和华语。不少潮人采取将孩子在澳大利亚、中国内地和香港轮流抚养的方式,让他们保持与潮汕文化的沟通与延续。由此也造就了他们“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本领。

  年轻的大明国际董事长董威萳生于汕头,长于香港,在英国留学,最后来到澳大利亚开创事业。他精通中西语言,也深刻了解中西文化,现在他选择了品位十足的澳大利亚葡萄酒,通过鼠标、网络等新兴工具指挥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市场,悄然打造自己的理想帝国。

  这也许就是澳大利亚新潮人的未来缩影,将来更多的潮人游走在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做着不同的生意,而不是某一个区域,某一群人。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