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11期改革开放30年全球卓越潮商>特别报道>蔡延松:青山碧翠炼丹心

蔡延松:青山碧翠炼丹心

2009年01月24日 11:25 来源:天下潮商网 作者:陈少斌


  在火红的青春岁月,他主动要求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满腔热忱地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大兴安岭林区工作,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35年最宝贵的时光,直到成为国家林业部领导人。蔡延松,一位像保尔一样的潮人,以青春献给大兴安岭为自豪。他提倡的大兴安岭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成为激励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2008年11月2日上午,在国家林业局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蔡延松接受了《天下潮商》记者的独家专访,再一次重温了那段光辉岁月。

  首倡大兴安岭精神

  蔡延松1954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正好赶上国家第一个5年计划,国家决定开发大兴安岭。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吴运铎》这些书长大的蔡延松,深深受到革命志士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感的感染,加上中国当时正面临着美国经济封锁、抗美援朝、基础建设迫切需要木材。他毅然放弃回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加入到开发大兴安岭的建设大军中去。

  大兴安岭有22万平方公里,当时林区人烟稀少。蔡延松回忆,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条件非常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程度超乎想象。那里年平均温度在零下3.5℃,一年中有7个月是冬天,最低温度甚至可以达到零下52℃。即使正常年份,一般从9月就开始下雪,一直下到第二年的5月下旬,有些雪终年不化。第二关是吃的难题。全年吃不到大米,多用玉米粉、高粱粉做成窝窝头。而喝水也要刨冰,拿麻袋化冰喝。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吃水用麻袋(冰),夏天吃干菜,开门得脚踹。蔡延松回忆,因为太寒冷了,那里的门、窗都是两层。屋里是暖的,外面是冷空气,冷暖空气一接触形成很多的霜,所以,必须是先开一层门,进去后把门关好,再开第二层门。

  在这种极端气候条件下,路要自己开自己修,桥要自己造。蔡延松就参加了第一条森林铁路的修建。靠着革命的意志,建设大军住帐篷吃杂粮,他先后参加了林区17个林业局的开发建设。

  当时东北、内蒙古森林工业对国家贡献是很大的,1954年3月毛主席还为东北森工劳模大会发来贺电:“祝贺你们在森林工业生产中所获得的成就。……你们在恢复与发展东北森林工业和供应国家与人民需要的木材工作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后来蔡延松担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局长,管辖面积10.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台湾省的面积,有职工及家属50多万人。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发生森林大火,有1万多灾民跑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蔡延松立即指示免费安顿灾民生活并组织扑火救灾,他自己25个日日夜夜坚守在林区火灾现场扑火救灾。被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支援大兴安岭扑火救灾”模范。

  说起如何总结这段经历,蔡延松微笑起来,他引用了香港侨领陈伟南的一句话:事业的成功在于努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他说,那么多知识分子愿意留在大兴安岭,甚至直到退休,我觉得首先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并敢于付诸实践,其实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你看如果袁隆平不到基层工作,会有那么大的成就吗?

  推动林业经济

  1989年2月,蔡延松被任命为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分管森林工业和科技等方面工作。从当初奔赴遥远的大兴安岭到调回繁华的京城,他已在那里扎根了35年,这时的蔡延松内心还是强烈地眷恋着那一片土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当时给他题幅:身在高岭三五冬,夙兴夜寐气峥嵘,今日青山添碧翠,他年谁人不念卿。

  在任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期间,他积极探索森工企业摆脱“两危”(即可采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林业工业生产的达产达标、振兴松香工程、发展林纸结合及木片产业,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使科技转化生产力的工作。他还发表了《关于搞活森工企业的思考》、《关于建立林业经济新框架的探索》等论文,详细阐述了我国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做法,指导了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国内木材供应问题,他还建议在全国重点地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并建议设立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放宽贷款条件,允许以森林资源资产为抵押,用“分类经营”原则改革资源管理政策等,发展速生林。

  蔡延松先后访问过欧洲、美洲、非洲及东南亚一些林业发达国家,并担任中苏、中俄林业经济技术合作常设工作组中方主席,主持举办两次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和经济技术合作常设工作组会议,开展了国际间的林业经济合作。

  关注生态建设

  几十年的林业工作,不仅让他对大自然充满感情,也让他非常关注全国的生态环境。8年前,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时间西部成为投资热土,这时蔡延松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呼吁,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他指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毁林毁草开荒、陡坡种粮,造成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目前全国水土流失的80%在西部地区;每年新增的荒漠化土地也大都在西部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他进一步指出,依靠科技创新是搞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

  蔡延松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卸任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后,他还担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绿化基金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长等职,继续推动全国城市绿化和治沙工作,多次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检查团团长身份到地方督察创绿国检工作。每到一个地方,除了听取地方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认真查阅城市绿化基础数据统计表,他还通过“听、查、看、议”等多种途径以及随机抽取至少数十个点的现场绿化工作进行检查,体现了老一辈领导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2006年,他领导中国绿化基金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澳门两地开展“捐一元钱,献一本书,帮助中国沙漠化地区小伙伴”大型公益活动。2007年在此基础上,再次发动华夏绿洲助学行动,帮助西部沙漠化地区贫困少年儿童,这一活动得到了全球性华人和企事业单位的热烈响应。


【焦点对话】

和谐潮人和谐潮汕

  作为第四届北京海外潮人联谊会会长,在工作之余,蔡延松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潮人事业中去,他不仅为在京的潮人搭起一个温暖的家,也非常关注整个潮人和潮汕地区的发展,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天下潮商》记者就北京潮人情况以及潮人事业发展与他进行了对话。

  《天下潮商》:蔡老部长您好,很高兴能在第三届潮商大会期间采访您,看到潮商大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您有什么感想?
  蔡延松:潮商大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参加的潮商地域范围也逐步扩大了,潮商大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举例,本届潮商大会香港代表团来了30多人,像陈伟南、饶宗颐、陈有庆等知名潮籍人士都来了。在第三届潮商大会期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大学联合为饶宗颐先生举办《陶铸古今·饶宗颐学术、艺术展》,这是故宫博物院为在世画人举办的第四个个展,也是故宫博物院所举办的第一个香港艺术家的个展。温家宝总理给饶宗颐发来一封贺信,信中对饶老给予高度的肯定,这是我们潮人的骄傲。
  第三届潮商大会期间我们举行了国际潮商论坛,目的是交流经验、增加凝聚力、扩大潮人潮商影响力、提高潮人潮商在国际国内上的地位等。潮商是潮人群体中从业最多、影响最广、成就最大的群体。他们肯吃苦、开拓创新、恪守信用、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爱国爱乡等等这些秉性造就了今天的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天下潮商》:北京是潮人潮商比较集中的城市,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在推动本地潮商发展方面您有什么设想
  蔡延松: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是1993年成立,第一届会长是著名的外交官柯华,第二三届会长是原国家司法部部长蔡诚,第四届会长就是我。
  北京潮人大约20万人,我们会员有1000多人。我们出版了3本北京潮人人物志,其中包括厅级以上的干部、院士、将军、大企业家。我们现在还在编写《潮人在北京》一书,预计明年出版。
  北京潮人的特点是涉及行业广、人才多,副部长级以上干部有近20人,两院院士有14人,其中杨遵义院士今年102岁,是温家宝总理的老师;还有一位是澎湃的儿子彭士禄院士。教授级有几百个,外交大使有十几个,将军有十几个。大企业家也很多,如张章笋、谢炳等。文化界也有很多潮人,包括媒体、出版社、文艺界、体育界的很多名人。潮人在北京很有作为,也很有影响力。

  《天下潮商》:现在,粤东各市正积极实施“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战略部署,迎头追赶先进地区,作为潮籍老领导,您对家乡发展有何建议和寄语?
  蔡延松:在外的潮人对潮汕的思想就是大潮汕思想,无论汕头市、潮州市还是揭阳市,都是旧时的潮州,都是我们牵挂的家乡,所以,潮汕地区要“桃园三结义”,团结起来发展,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届粤东侨博会就做得好,对凝聚民心、凝聚侨心,推动四市共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共同的“潮汕”品牌,我们要形成大潮商思想。如我们可以称潮汕工夫茶、潮汕大锣鼓。再如,以前潮州彩塘不锈钢很出名,现在揭阳的不锈钢已经超过彩塘了,那么是不是可以成为“潮汕不锈钢”名牌?潮汕不锈钢联合起来,在全国占60%的市场份额啊,那可是多么大的优势啊!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