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27期新潮商>年度卓越人物>陈智思:传承信念 不懈创新

陈智思:传承信念 不懈创新

2010年12月10日 16:29 来源:天下潮商网 作者:陈少斌


    在与亚洲金融集团总裁陈智思的倾情对话中,记者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在由传统通向未来的大路上,一个精力充沛、睿智聪敏的现代行者正在奋力前行。他的肩上,背负着家族的优良传统,而脑海中却激荡着时代的风云——这就是陈智思,一个将凌空高蹈的理想情怀与贴地运行的现实操守融于一身的香港政商界新星。

    西谚云:“三代培养一个完美的贵族”。陈智思的祖父陈弼臣、父亲陈有庆、叔父陈有汉都是国际著名金融家。陈智思青年时代曾三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逃过生死劫,他更加成熟和沉稳。为了克服身体疾痛,他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坚持运动,常年不辍,十几年如一日,被誉为“健美先生”。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形象,为他在商界和政界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守业更比创业难,中国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激励着富三代陈智思克服身体顽疾,开创香港保险新天地。今日的陈智思不仅是香港保险界的领军人物、香港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香港行政会议最年轻的成员,而且是香港社会服务和福利的推动者之一。他秉承祖辈的优良传统,是潮商精神的杰出继承者和实践者。

    为公众做事,享受过程的乐趣

    《天下潮商》:您一直认为,路是人走出来的,最重要是自己要把握机会,放眼世界,终身学习,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实际上,您在香港政商界上的成功已有效地诠释了您的这个理念。1998年您33岁时作为香港保险界领军人物成功当选为香港最年轻的立法会议员,之后连任三届,2004年您又成为香港最年轻的行政会议成员,现在又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外界人士评价您有智慧、有情怀、热心公益、见远识卓,是香港政商界的人气新星。对此,您是怎样看的?我特别注意到,您提到的“终身学习”四个字,能否谈一谈您自己内心的体会?

    陈智思:我认为自己还谈不上有多成功,亦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地方。能取得一点点成绩,是因为自己始终保持较好的心态。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掌握当下,当机会来临时,一定要把握住。另外,有很多事情开始时都是新的,并不是自己的所长,但只要我认为有必要去做,是有意义的事情,我就会将勤补拙,多学多看,尽力做到最好。

    作为商界的代表,营商的同时,身兼多项公职,很多时候要协助政府制定政策,坚持良知与正义是维护整体利益的前提。以前我会将注意力重点放在80%以上人的利益上,较少考虑其余20%人的要求。经过一些事情,现在我会在考虑整体利益时,尽可能想办法把这少部分人的损失减到最小。为公众做事,不必斤斤计较,只要用心投入,放开怀抱,尽量去做就可以。享受过程的乐趣,可能就是大家所说“成功”的一部份。

    倡导 “商界展关怀”,实践“企业社会责任”

    《天下潮商》:我特别关注到,您在担任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主席期间,倡导并推行的“商界展关怀”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活动,成为香港商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象征,更因其彰显关怀互爱的“香港精神”而在内地和国际社会受到广泛关注。2006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为您颁授金紫荆星章,这也可看作是香港社会各界对您在推动商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请问,当时这一计划产生的背景和活动成效如何?您当初为何会投入巨大精力来推动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

    陈智思:“商界展关怀”活动是香港首个以推动商界与社会服务界建立互惠和紧密伙伴合作关系的项目。让企业不仅捐钱施善,还鼓励企业和员工参与社会服务,或与社福界合办活动。2005年底,社联先后获全国慈善大会及企业公民委员会邀请,到北京介绍“商界展关怀”计划,受到内地政府及企业的重视,锐意发展更紧密联系,合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

    “商界展关怀”开展以来最显着的成就,是为社会各界别建立桥梁,打破隔阂,互相帮助和学习。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希望引发公共机构、商界、社会服务界之间,更多双方或三方合作,让大家跨界携手,共同创建和谐社会。倡导和统筹这样的项目,不仅可以鼓励更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我更希望,透过这样的形式,让帮助他人在香港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一种习惯。

    力推离岸金融中心,接轨国家“十二五”

    《天下潮商》:您不久前积极推动11月17日在香港举行的“十二五与香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机遇与挑战”高端经济论坛。在论坛上,您认为香港将来会成为国家的离岸金融中心,类似伦敦一样是欧洲很多国家的离岸金融中心。请问,香港要成为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需具备什么条件?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对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有何实际意义?

    陈智思:香港现在已经是亚洲区内国际金融中心,如果能拥有发达的人民币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其国际金融地位和对国家的贡献将会变得更突出。目前内地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金融发展与经济规模不完全匹配,例如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仍然偏低,不符合经济大国应有的地位。长远看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鉴于目前的多种因素,要实现国际化,还要一段漫长的过程。稳步推动资本项目的开放,即资本的自由出入,是走向国际化重要的一步,而加快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正是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重要选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法制健全、信息畅通,已是内地境外人民币的重要“集散地”。在香港推出多类人民币金融产品,不仅能促使香港成为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而且能防止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定价权被境外其它交易机构制衡,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速度,有助增加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地位,间接强化人民币的投资价值。无论对国家、对香港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天下潮商》:十二五期间,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一定会加快发展。您作为香港少有的东盟专家,请问未来香港应如何运作才能在“10+1”中扮演重要角色?

    陈智思:虽然香港不是“10+1”的成员,但由于香港已是自由港,大部分商品都是“零”关税,加上香港拥有与区内其它地区和国家较多互补的优势和互动的优越条件,在协同内地和东盟经贸联系方面可以担当无可替代的角色。

    全球海外华人大约3000多万人,当中八成居于东南亚;香港华侨占本地总人口逾1/3,与东南亚的关系非常密切。就拿我所熟悉的泰国来说,泰族本身是由中国南迁而来,在语言、风俗、宗教上都和华人近似,较容易和华人进行通婚和同化;另外,现时泰国曼谷王朝的奠基者达信(中文名字为郑信)有华人血统,他的父亲原籍潮汕,所以泰国的潮籍华侨都有“王室华侨”的称号。由于这些特点和关系,只要各方加强联系,例如透过商会、社团等民间组织沟通,香港的华侨完全有空间和能力,为内地和东盟地区的企业建立桥梁和平台,促进多方交流与合作。例如,除了银行和地产业外,种植业、农业是东盟多国的优势产业,十二五期间,正好是内地需要引入和加强的部份;与此同时,中国的高新科技和重工业又可以为东盟一些地方弥补不足,双方可以透过香港平台,促进产业互惠互补和扩大消费市场。

    看好中国保险业前景,在合作中发展

    《天下潮商》:作为香港保险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您如何评价香港和内地保险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亚洲保险在业务拓展方面情况如何?接下来有什么战略布局?

    陈智思:随着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加上有一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市场,保险和其它金融业务正快速扩充,需要提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加;香港保险业较内地发展成熟,法制健全,未来两地合作,拓展的空间会很大。举例说,亚洲保险透过母公司亚洲金融,在2005年伙同泰国盘谷银行、日本住友生命保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及其附属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成拥有全国性牌照的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财产保险公司。内地保险市场的发展腾飞,透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的庞大分销网络,新公司业务急速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至2010年10月底的10个月,保费收入已逾人民币七百亿元。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对人寿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人民人寿保险的潜力深厚。亚洲保险是现时香港具领导地位的一般保险公司之一。获标准普尔给予财政实力“A”评级。由于香港保险业发展成熟,所以在业务范围和市场上需要不断扩展。展望前景,亚太区经济将持续增长,加上人口老化及相关政府政策的取向,都有助该地区保险和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加。我们将建基于这些稳定的、富吸引力前景的业务上,继续寻找发展机遇。目前,亚洲保险在香港参与再保险、人寿保险、强积金的多间联营公司;在内地及东南亚的人寿和一般保险、中介人服务等有直接投资。我们重点关注投资的价值,并尽可能运用多年来在行业内的专业知识、网络和客户基础,寻求存在的协同效益。

    根在潮汕,在 “诚信文化”光照下前行

    《天下潮商》:据了解,您的祖籍是汕头市峡山镇,您今天是否还保留着潮汕人某些传统生活方式?您觉得潮汕文化对于您的成长以及后来的商业生涯是否产生了某种影响?潮汕商人的文化基因在您的成功当中是否发挥了某种作用?

    陈智思:虽然我大部分时间在香港生活,但父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往往不经不觉就遗传了很多华侨、潮汕人的习惯。我们家族成员有一百多人,平时家里使用英语、泰语、粤语、潮州话等多种语言,但儿孙辈们都要接受正规的华文教育。也许我们接触的圈子大多是华人,我们家族成员至今都是与华人联姻,我太太也是来自新加坡潮籍家庭。在香港,我们与哥哥和父亲住在同一栋宅楼,节假日都要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享受亲情。老一辈经常强调,一定要让儿孙辈记住我们是从中国来的,我们的根在中国。另外,每年的年初一我们都会飞往泰国拜年。那天往往是最忙碌的一天。早上我们在泰国拜年,下午便要飞新加坡到我太太的娘家拜年。

    回顾多年的生活和工作,我相信,正是这种坚持和习惯,让我们不断延续华人、潮汕人的传统和文化,特别是潮汕人那种吃苦耐劳、灵活应变的性格,还有大家常说的“海文化”,当中的包容和气度,的确造就了不少杰出的企业家。我想,所有这些对每一个潮汕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对我自己以及很多潮汕人的后辈都是一种感化和推动。

    《天下潮商》:您的父亲陈有庆先生今年8月27日在香港接受《天下潮商》专访时表示“回顾家族或个人在泰国、香港的金融业务,发展与成功最基本的因素是一个‘信’字。我父亲毕生都将‘讲道义、重人情’作为他做人和从商的信念。受父亲的影响,我本人和整个家族,都把‘诚信’作为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集团的核心企业文化。”您认同这个观点吗?能否诠释一下“诚信”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陈智思:对这一点,我是完全认同的。爷爷那一辈,做生意没有所谓抵押,只要我信你,我便会借钱给你。我不信你,或不认识你,你有多好的资本也没有用,相互信任就是生意来往的基础。到了现在,有了银行制度,有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等等,但诚信和传统价值观还是营商的根本。这一点,刚刚过去的国际金融海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竞争持续升温的情况下,某些国际金融机构为了谋取利润,脱离实际,鼓吹信贷膨胀支付,甚至扭曲市场规律和传统核心价值,频频推出所谓结构性产品,导致很多金融系统运作几乎崩溃。这说明,做人做事以“诚”为先,以“信”为本,是不能违背的。

    与时俱进,“富过三代”的成功奥秘

    《天下潮商》:据了解,目前您们家族金融事业已完成向您这一代人(第三代人)交接,您们也表现出卓越的领导驾驶能力,可以说,您们家族为华商树立了“富过三代”的成功典范。我很想知道,您们这一代人(第三代人)究竟具有哪些优点?

    陈智思:与前两代人相同的是,我们都维持和继承了家族以诚为本的信念,一样勤奋和努力不懈。不同的是,所处的时代变了,企业内外营商环境和运作模式也跟着转变,需要我们这代人因应时代进步不断改变和创新。例如,公司在早期主要是服务潮籍商家。在过往数十年,我们不断建立销售队伍去开发市场。近年公司更积极启用保险中介人,透过国际保险经纪公司、人寿保险代理从业员和财务顾问等拓展分销渠道。目前,公司超过70%的业务与中介人有直接的联系;另外,作为家族公司的主理人,一定要学会培养和善用人才。由于营商环境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测,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本行业和本公司的业务和市场,还必须具备创新、应对突发危机和把握实时机遇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投入资源去培养、开发和善用优秀的人才。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就是要求我们这代人善于将压力和挑战变成动力和方向,利用合格的人才,带领企业持续发展。

    再举例说,2006年亚洲金融以接近2.5倍账面值港币45.8亿元,将属下亚洲商业银行出售予马来西亚大众集团。所得资金大部分投放到集团旗下的亚洲保险及开拓集团的医疗合作业务和其它投资项目。自此,在母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亚洲保险资金雄厚,核心业务顺利扩展。2007年,标准普尔提升了对亚洲保险的财务实力评级和相对人信用评级至“A”。进入新世纪的亚洲保险,赢得了声誉,开阔了网络,正积极调整自我,向着更美好的高地攀登。这见证了我们创新、应对突发危机和把握实时机遇的能力。

    此外,作为今时今日的商人,只关注自身的企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我自己身兼多个公职,就是希望通过服务社会和市民,培养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令自己在多种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平衡多方利益,厘清局势,为政府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的投入,有助自己熟悉社会和服务社会,由此练就出来的办事原则和方法对企业长远策略的制订,也会带来帮助。

【主编观察】

                              有理想的人永远向前走

    撰写完与亚洲金融集团总裁陈智思的访谈文章,我想起了一个久别的名词:理想主义者。

    在这个实用主义占据了大众社会主流思维的物欲时代,忽然浮现出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诞。

    然而,这个想法却是如此固执地涌上了我的脑海,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细细思考陈智思行为和话语中潜藏的理想主义成份。

    一个衣食无忧的“富三代”,青年时代曾三次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现在他的身体内共有5条人造血管。这样的家庭背景与人生际遇,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会变异出一个“有今天,没明天”的悲观主义兼享乐主义者。

    但陈智思却没有陷入这样一个生命的泥淖,反而超越了命运的困局。通过手术逃过生死劫后,他没有放弃对未来的梦想,而是更加成熟和坚定。为了克服身体疾痛,他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坚持运动,常年不辍,十几年如一日。

    当他克服身体顽疾,继承着家族的事业,开创保险新天地,成为香港保险界的领军人物之后,又将精力投向公共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事务,成为香港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和香港行政会议最年轻的成员,不遗余力地推动香港社会服务和福利的进步。

    在这个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许多人会问:陈智思这样做,“有什么动机?有什么目的?”

    陈智思是这样回答的:“为公众做事,不必斤斤计较,只要用心投入,放开怀抱,尽量去做就可以。享受过程的乐趣,可能就是大家所说‘成功’的一部份。”

    一言既出,境界立现!

    这就是陈智思的“动机”,这就是陈智思的“成功”,这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境界。

    当然,理想不是空想。一个理想主义者,既要凌空高蹈,又要懂得贴地运行。要实现并且超越自己的梦想,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刻意追求,积极进取,踏踏实实地去做事。要制定出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方向和目标,才可以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就像陈智思,作为金融实业家,他不仅带领着庞大的家族保险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行。还高瞻远瞩地将家族产业与经济持续增长的亚太区和中国内地对接,积极推动把香港发展成人民币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在这种努力中也为自己的企业寻找永续发展的机遇。

    作为热心于公共事务的香港立法会议员和行政会议成员,他在担任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主席期间,倡导并推行 “商界展关怀”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活动,成为香港商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象征,更因其彰显关怀互爱的“香港精神”而在内地和国际社会受到广泛关注。前段时间,他又积极推动了在香港举行的“十二五与香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机遇与挑战”高端经济论坛,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抱负的社会活动家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情怀。

    陈智思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一直都有梦想,更在于他一直都在不懈地努力追寻和实践着自己的梦想。

    一个理想主义者,宁肯放弃俗世可珍贵的一切,独独不肯放弃梦想;不是因为梦想可以点燃篝火,或者做成利器,而是因为它是个人不朽的存在见证。从精神意向上说,永远在路上也可以称作“回家”。那是走向本原的家,真正的家,是安妥灵魂的所在,是生命皈依的大旷野--这个大旷野辽阔、浑厚、丰饶,充荡着一种清纯而辛勤的气息。

    由此可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目标”就是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永远向前走,永远在路上;每当他实现了一个梦想之后,就会给自己设定出更高的梦想,他的梦想在路上,他的“家园”在前方。在这样的路上,他的胸膛里会燃烧着一种渴念,一腔永远向前的激情。

    就这样一意孤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陈逸)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