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芾:海洋文化 潮汕之根

2014年11月01日 10:30
天下潮商网

大字

  潮汕平原幅员辽阔、港湾相连,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古代海丝路带来的贸易繁荣和对外往来,在世代传承中渐渐形成具有潮汕特色的海洋文化。潮汕先民依海洋而生,是最早将智慧和创造写进海洋纪事的一族人。汕头大学教授隗芾先生在《潮人与市场》一书中写到,“中国的海洋文化在潮汕。”

 

  “为诸夷贡道所必经”,潮汕是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将“海上互市”的繁荣景象从古延续至今。潮汕地区船舶往来频繁,联通了早期海上经济。海纳百川,蔚蓝海洋是潮汕的人文底色。可以说,海洋文化发源于以潮汕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带,又成为引领潮汕海洋经济繁荣的文化之根,影响着一代代潮汕儿女。

 

  中国海洋文化在潮汕

 

  海洋文化,是指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由于处在大陆与海洋的交汇处,潮汕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典型,既保留了古老中华文化的传统,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接收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形成“海纳百川”的特征。唐朝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中国的海洋发展路向逐渐形成。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活跃,宋代海外贸易发展成为中流砥柱。在此种外拓形势的推动下,潮汕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潮汕海上互市形成的经济繁荣由此引进到中国早期海洋文化当中来。

 

  隗芾先生在《潮人与市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潮汕。”他认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潮汕平原得到发育,潮人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受到大陆文化的改革。潮汕具有许多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也使得海洋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商业性的特征。”

 

  潮汕商人运用特有的海洋文化市场经济思维方式,成为“东方犹太人”而被世人所敬仰。潮汕大地从揭阳开县,到潮州开府,直至汕头经济特区的成立,一直沿袭对外海上贸易,从而进入早期市场经济。韩江把大陆向大海的延伸,将海洋与财富的凝聚,使得潮汕文化和海洋文化依傍相生,互荣互长。

 

  潮商联通早期海上经济

 

  “处在北回归线上,潮汕人既有热带人的热情,也有温带人的冷静。处在大陆与海洋交汇处,既继承了大陆农民的精耕细作,也保留了海洋渔民的拼搏与豁达。” 隗芾教授认为,从事打渔和晒盐,并通过物品交换,获得生活的其他必需品,再发展成以货易货的商品交易,潮汕先民利用最早的物质基础船、鱼和盐,逐步形成早期的海洋经济。

 

  隗芾教授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潮汕对外交往从元末明初开始兴起,于清朝中叶达到鼎盛繁荣期的汕头樟林古港,就是当时整个粤东韩江流域重要的海上交通港口。最初其以渔业为主的天然的市场经济,后被明清两朝“禁海”“迁海”,在台湾海峡到珠江口这一带与东南亚各国间形成商品交换。

 

  “整个潮汕地区以前也发现过不少沉船,汕头市澄海一带海域以前清理过红头船遗迹,包括一些保存比较好的,这个海域的沉船应该不止一条。”据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于2000艘,这其中就包括潮汕附近海域数量可观的沉船。

 

  汕头市南澳岛附近渔民在海上打捞出的一批铜钱和宋元瓷器,南澳海域打捞出“南澳一号”沉船,这些都将佐证潮汕的海洋经济历史,为再现当时潮汕一带繁荣社会经济生活面貌提供了“密码”。

 

  韩愈笔下“货通狮子国,乐奏粤王台”的海上贸易盛况,侧面反映出潮汕地区早期海洋经济发展的繁荣。潮汕人民借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繁盛之势,在联通早期海上经济的同时,也将海洋文化的烙印镌刻其中,形成潮汕这方水土上的独特人文。

 

分享给好友

相关阅读

电脑版|手机版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5121号

ICP备案:粤ICP备20014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