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汕头经济特区范围从原来的龙湖区扩大到全市,国务院提出要“强化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地位”的城市定位,为汕头市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因此,汕头希望通过进一步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留住并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吸引周边特大型企业进驻,建设潮商总部基地等有效措施来加快转变汕头的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增大经济总量,让汕头经济再次踏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速轨道。
在汕头公布首批39家企业为总部企业之际,《天下潮商》的记者走进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尤朝东通过本报向天下潮商企业发出参与汕头总部经济建设的邀请:“当前,汕头正处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地一批大型优势企业急需转型升级,海内外潮商期盼能回汕发展,一批央企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在汕投资,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汕头发展总部经济提供难得的机遇。”
《天下潮商》:目前,汕头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审定39家企业成为拟认定首批汕头市总部企业。这39家企业的产生过程是怎样的?首批企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发改局:去年底,汕头市启动首批总部企业认定,至4月初汕头市共有39家企业通过初审部门的初审和市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复审,并经媒体公示无异议后由市政府对首批汕头市总部企业名单进行公告。
首批认定的总部企业有以下特点:
一是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对地方贡献大。首批认定的39家企业,总资产超过450亿元,无论从企业规模上看,还是纳税贡献上看,均是汕头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是产业门类齐全,企业类型全面。产业方面,首批认定的企业中,既有电子信息、玩具礼品、机械装备、食品医药、建筑等汕头市传统优势行业里面的领军企业,也有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优势企业,还有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企业。同时涵盖了民营、外资企业,以及部分央企和中国500强企业在粤东的区域总部。
三是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加快发展愿望强烈。这些企业经过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的重要节点。其中有20多家总部企业明确表示希望能在本市的商务中心特别是珠港新城片区自建总部办公大楼。有部分企业还提出将引进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进驻办公楼,形成产业大楼的设想。这和市政府通过打造珠港新城总部园区,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增强辐射带动效应的设想不谋而合。
《天下潮商》:我们注意到,本次已经公示的39家企业,大部分是汕头本地的优秀民营企业。那么,请问外地企业的申报需要什么条件呢?
发改局:在本次认定的首批39家总部企业中,大部分是汕头本地的优秀民营企业,其中有19家是上市公司,有2家是外地来汕头市新设立的企业。我们也盼望更多的外地企业来汕头市投资,并申报总部企业认定。
对于外地企业申报方面我们做了明确规定:(一)注册地在汕头市,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并在汕头市(合并)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新设立的制造业企业,其母公司净资产不低于5亿元,在汕头行政区域内投资新设并经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三)新设立的非制造业企业,其母公司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在汕头行政区域内投资新设并经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其中房地产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2亿元;建筑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符合以上条件的可申请认定为总部企业。
《天下潮商》:汕头要建设总部经济需要一大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驻,在吸引在外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的潮商企业进驻方面,会有什么举措?
发改局:汕头是著名侨乡,在外的汕头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340多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华侨积极参与家乡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市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3.5亿美元中,有8成以上属于侨资。本次总部经济政策在出台前,我们广泛征求了在外的各地潮商商会的意见。因此,本次出台的政策文件,将吸引海内外华侨回乡投资总部经济作为重点之一。
我们已借助6月30日在汕头市召开全国各地潮汕商会会长、秘书长会议的契机,举行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介绍汕头市加快总部经济政策和珠港新城总部园区建设方案,吸引更多的在外潮商到汕头落户投资。
《天下潮商》:汕头市总部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好哪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发改局:市委、市政府对总部经济发展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汕头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总部企业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结构明显优化,规模效应明显增强,到2015年,以珠港新城总部园区为核心的一批总部集聚区初具规模;到2020年,成为辐射粤东、闽西南和赣东南地区,在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有相当影响的区域企业总部聚集城市和潮商总部基地。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加快推动珠港新城首期总部园区土地出让,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来吸引更多外地大型企业和潮商在汕头落户和投资,以及落实好市政府扶持总部企业的有关政策等相关工作,以便更好地做好对总部企业的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