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15期潮风“60年100潮人”特别策划>60年100潮人>艺术篇

艺术篇

2009年11月12日 14:32 来源: 作者:陈少斌


【60年100潮人之艺术篇】

陈大羽:“书画印三绝”的美术教育家

  陈大羽(1912~2002),祖籍潮阳,出生于潮阳,我国著名的传统大写意花鸟画家,在现代中国书画坛享有极高声誉;他精于书法篆刻,成为当代“书、画、印三绝”大家;同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美术教育家。

  陈大羽曾从姚世影、马公愚、诸乐三诸师学艺,1946年拜师齐白石。其既承师风,又出己意,以独特的画风把传统中国大写意画升华,并使之发扬光大,给当今中国画如何创新以启示,这就是大羽先生及其作品的价值所在。

  陈大羽在绘画追求上由吴昌硕、齐白石等诸家入手,上溯青藤、原济、八大、扬州八怪等明清大师。他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他都善于将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花鸟鱼虫尤富时代气息,画作气势奔放,笔墨酣畅,色彩鲜明,形成了自己豪放简朴的大写意风范,在我国书画界独树一帜。

  陈大羽尤其以画雄鸡闻名,民间有“白石虾虫悲鸿马,可染水牛黄胄驴、苦禅老鹰大羽鸡”之说。陈大羽的书法长期攻研《石鼓文》、《散氏盘》等,并参合了怀素、王铎以及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书风,尤善篆体、行草。其篆刻初期追秦汉,后受齐白石的印风影响较深。他在篆书方面贡献很大,一扫当时书坛恪守古法的僵化局面,可以说是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代表性人物。齐白石曾曰:“赵(之谦)、吴(昌硕)之后,独见陈君。”他的画得力于书法和篆刻的深厚功底,把篆法、印味融入画中,反过来又将画的意境和法度渗透于书法和印章的创作之中,使绘画、书法和篆刻的艺术风格更加协调、更加完备,治印巧拙相济、遒劲有力,成为当代书画印三绝的大家。

  陈大羽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画艺术教育。
 

赖少其:中国最有战斗力的木刻家

  赖少其(1915~2000),祖籍普宁流沙,生于普宁,长于陆丰。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之一。赖少其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曾被鲁迅先生称赞为“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

  赖少其少年时从事新兴木刻运动,投身民主解放、民族独立革命,长期戎马关山战斗于烈火硝烟,解放后亦官亦艺。1934年编译出中国新兴木刻史上第一个介绍版画技法的书籍《创作版画雕刻法》。1937年其在广东、广西举办巡回抗日木刻漫画展览。1938年在武汉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后关押在“上饶集中营”。赖少其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集中营的一年多时间里,共有22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受过“站铁笼”的刑罚,赖少其是惟一一位被吊在铁笼中的。后来,赖少其在党组织帮助下越狱逃回到苏北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赖少其因倡导并创建“立功运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立功运动”作为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内容与有效形式之一,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史册。

  赖少其参加革命工作和从事文化艺术六十余年,建国后历任上海美协副主席、安徽省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安徽省书协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1986年,年逾古稀的赖少其重回岭南,定居广州。1987年10月被选为广州市美协名誉主席,并任广东画院艺术顾问。  
 

林墉:勤奋多产的人物画大师

  林墉(1942~),祖籍潮州市,出生于潮州市,中国大名鼎鼎的人物花鸟画家、女性肖像画大师。

  林墉擅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尤其以女性肖像画蜚声中外。以细劲的结构线和有分寸的皴擦渲染为语言,在严谨的造型和秀劲的格调中呈现出年轻女性的资质和心灵,也宣示着画家不凡的现代学院派中国画写实技巧。林墉的画流溢出霸悍、坚实、俏丽媚艳诸态,展现出不俗的追求和多变的才华。

  林墉1982年《访问巴基斯坦组画》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1983年获巴基斯坦总统颁发“卓越勋章”。主要代表作有《宋庆龄》、《林墉作品选》、《林墉访问巴基斯坦选集》及《人体速写》、《林墉肖像画》、《林墉中国人物写生精选》等。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国家一级美术师。1989年任第六届全国美展评选委员副主任,1991年受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林墉常常妙言惊人,“看了太多的书,才知道我自己有很多的害怕,有很多的不敢乱说。”“别人是越来越觉得自己伟大,我则是越来越怕。哪怕生命到了最后,也不会放弃,这才叫真正的画家。”“大师一定是一辈子都在克服‘难’。”“大师一定是不愉快的,如果很愉快,那一定是假大师!”
 

许钦松:大笔墨画出大境界

  许钦松(1952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在人民大会堂万人会场的一侧,一幅蕴涵着岭南画派气息的巨幅山水画——《南粤春晓》犹如吹入的一股春风。这幅高2.48米、宽4.98米的山水画是去年“两会”前刚刚挂上的,而其创作者,则是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的著名潮籍画家许钦松。

  山水画和版画是许钦松最擅长的题材。1975年,他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后,1979年调入广东画院任专业画家至今。1992年起,许钦松被评聘为一级美术师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他有大量作品参加了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省美展及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大展,连续参加第六届至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并获得多个奖项。

  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版画家协会、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版画艺术博物馆、泰国钦赐淡浮院等机构所收藏。先后在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

  2007年,许钦松当选为当代岭南50位文化名人之一。
 

杨之光:岭南画派杰出大家

  杨之光(1930年~),广东揭西人,擅长国画,尤长中国画人物肖像及舞蹈,兼长书法、篆刻、花鸟画及诗词。

  早年,杨之光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并师从著名诗人顾佛影(大漠诗人)学习诗词。1948年冬,正值18岁的杨之光获得了一份最重要的“成人礼”:正式成为著名国画家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在高剑父的耳濡目染下,杨之光开始了他国画生涯的第一步。

  1950年2月,杨之光考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同年夏天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

  毕业后杨之光开始走上教育之路。自1959年以来,历任广州画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副院长、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等职。

  杨之光擅长中国画,尤其擅长人物肖像及舞蹈,兼长书法、篆刻、花鸟画及诗词,其代表作有《石鲁像》、《浴日图》、《矿山新兵》、《儿子》等。

  1997年~1998年间,他将毕生的心血全部作品共1200件分别捐赠给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及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市政府在新建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内设立“杨之光艺术馆”专馆。
 

陈复礼:蜚声中外的摄影家

  陈复礼(1916~),祖籍潮安,出生于潮安,蜚声中外的摄影家。

  在当今的国际摄影界中,陈复礼和郎静山、吴印咸,并称华夏影界“三老”,是一位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美国每年统计世界摄影沙龙入选成绩,陈复礼十多次排在全美“十杰”的行列中。

  1980年6月,他在安徽黟县拍摄江上放排场面时,为了抢镜头,随着蜿蜒奔泻的飞排来个200多米冲刺,汗水、浪花把他里里外外淋个通透。1978年在黄山“飞来石”旁,他冒着倾盆大雨拍摄,《雨中》拍成了,他本人也有如落汤鸡。在世界屋脊西藏,他克服了高原反应,竟爬上高耸入云的鎏金屋顶,把向导吓得瞠目结舌……1982年春天,陈复礼个人摄影展览在美国波士顿举办,一幅幅充满东方智慧的诗情画意作品使万千观众为之倾倒,以致展期数次延长,连展达14周之久,开创了美国有史以来影展时间的最高纪录。一位美国哲学家在他的影展留言簿中写道:“复礼先生的作品,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用浓郁撞击大家的心灵,他的作品,可谓大自然之美和东方美学思想的最上乘结合。”

  陈复礼早年赴南洋谋生,1961年获香港摄影学会和伦敦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衔。曾连续5年列入美国摄影学会年度统计世界国际沙龙入选成绩前十名。1958年创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被推为终身名誉会长。1980年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其拍摄的《流浪者》、《月光曲》、《漓江》、《迎客松》、《朝晖颂》、《九寨飞瀑》等大量优秀作品在国际影展中,获金、银、铜牌数百枚。

  中国气派、“复礼风格”,成了全球摄影界艺坛的一朵奇葩。
 

唐大禧:反映时代的雕塑家

  唐大禧(1936年~),祖籍澄海,出生于汕头,国家一级美术师,历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他是一个光芒四射而又颇带争议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守护着祖国的两个南大门——立于深圳蛇口的作品《林则徐》,还有立于汕头海门镇的作品《文天祥》。

  从被王朝闻先生评价为“作品像一团火,激情燃烧光耀时代”的代表作《欧阳海》,到大胆冲破人体艺术禁区、惊世骇俗的《猛士——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们》,还有飞扬着向上奋进时代精神的《海的女儿》、《创造太阳》、《未来属于我》,围绕在唐大禧及他的作品周围的是各种争议但不失赞叹的声音。

  面对“高大全”、“拍政治马屁”的吹毛求疵,唐大禧如是反击:此说缺乏历史观和宽容度,折射另一种政治心态。而同为雕塑大家的钱绍武则这样评价他:“他善于在多变的政治气候中找到‘合理的结合点’,既为当时的社会所允许、所需要,又不违背艺术家的良心和艺术尺度,总能十分出色地进行艺术创作。因此,我称之为唐大禧现象。”

  从1959年进入广州雕塑工作室而始,唐大禧历任广州雕塑院院长、名誉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化联合会委员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2007年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其从艺生涯超过半个世纪。如今,年过古稀的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创作着他的雕塑作品。
 

姚璇秋:从艺六十载风华耀舞台

  姚璇秋(1935~),祖籍澄海,出生于澄海城区,著名的潮剧表演艺术家。

  从艺60年,姚璇秋受过的赞赏不计其数,接触过的名人也不计其数;她塑造的旦角形象,几乎成了潮剧艺术巅峰的代名词。

  回顾姚璇秋的入行之路,只得四个字:天资聪颖。培训10个月即上台演出并获奖,3年便成广东潮剧团当家旦角;翌年随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到北京演出,其细腻的唱做艺术获得首都文艺界的赞赏。在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后,姚璇秋等人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潮剧首次进京演出便一炮打响,好评如潮。随后到上海、杭州等地作巡回演出,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而在香港掀起一股“潮剧热”的也是姚璇秋。1960年,广东潮剧团首次到香港演出,主演剧目有《荔镜记》、《辞郎洲》、《扫窗会》等。姚璇秋精彩的表演艺术,让香港各界为之轰动。随后,姚璇秋的足迹开始走出国外,将潮剧之音传到泰国、新加坡、法国等世界各地。

  姚璇秋塑造的舞台形象达十几个,其中以《陈三五娘》中的黄五娘、《苏六娘》中的苏六娘最为传神。至今,年过古稀的姚璇秋仍活跃在潮剧舞台上,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为振兴潮剧作出贡献。
 

张长城:千秋正气“老相爷”

  张长城(1933年~),汕头市潮阳人,著名的潮剧表演艺术家,广东潮剧院一团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在潮汕地区,“潮剧老生”张长城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在舞台上,张长城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正面人物,从《白兔记》中“戎马倥偬征战忙”的刘智远,到《刘明珠》中被他演活了的海瑞、《续荔镜记》中老谋深算的陈伯贤、《告亲夫》中执法无私的盖纪纲、《张春郎削发》中崇礼守法的张崇礼等。因此,他有“扮官比真官还真”的定论,更被称为“刚正张长城”、“潮剧老相爷”。

  张长城的成名之路中,洒满苦练的汗水。从10岁的童伶登台演出,到开始在广东潮剧界崭露头角,他用了16年的时间。十年磨一剑,终于成长为当今潮剧界的著名老生;其饰演的《张春郎削发》中的老相爷张崇礼,1987年晋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化部嘉奖。饰演杨宗保获第二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员二等奖。饰演陈仕颖获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员一等奖,1993年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同年参加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获荣誉表演奖。

  张长城经常随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还走遍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将潮剧艺术传播到全球各地。1997年9月下旬,张长城又随剧团赴台湾省演出,几十年来,张长城为弘扬优秀潮剧艺术、促进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洪妙:潮剧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洪妙(1904~1986),祖籍澄海隆都,出生于泰国,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工老旦,潮剧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论海内外,一提起洪妙,老一辈潮剧观众就会如数家珍般说出他扮演的角色,有的甚至会绘声绘色地模仿他的演唱,以显示自己是“洪迷”。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辩本》中的杨令婆、《苏六娘》中的乳娘、《换偶记》中的张幼花以及《妇女代表》中的婆婆。洪妙先生工老旦、女丑,他所塑造的众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古今妇女形象为人们所赞叹称绝。他的代表性剧目有《辩本》、《包公会李后》、《苏六娘》等,他为潮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还是潮剧舞台上的长青树。艺到妙境则朴实无华。洪妙先生做到了。但是要达到这个艺术境界却是艰难的。如果从他8岁参加家乡的锣鼓班算起,从事艺术活动就长达70多年。这70多年,既记载着他在艺术道路上艰难跋涉,也记载着潮剧的荣枯盛衰的历史。解放前的中国不是灾荒就是战乱,这对于在生活底层求生存的潮剧艺人来说,生活是多么艰难!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洪妙先生自踏入艺术的门槛那一刻起就没有回过头。他经历过演员倒嗓的痛苦,经历过戏班散伙的悲哀,曾经因为唱得好而遭受恶棍流氓的伤害,曾经度过类乎乞丐的卖唱生涯。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