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15期潮风“60年100潮人”特别策划>60年100潮人>院士篇

院士篇

2009年11月12日 14:35 来源: 作者:陈少斌


【60年100潮人之院士篇】

侯祥麟:为祖国“造血”的两院院士

  侯祥麟(1912~2008),祖籍揭阳,出生于汕头,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

  他说:“我所经历的人生道路,也是相当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路,我的一生无处不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是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斗机、原子弹等尖端武器中都有着他的科研成果。96年的人生,书写了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他的一生被拍成纪录影片《侯祥麟》。

  2003年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侯祥麟的家中看望老人。在这次会面之后,年已91岁的侯祥麟担任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继续为我国的能源事业作贡献。回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原油产量几乎为零,石油工业是一片空白。当时已经取得了化工学博士学位的侯祥麟,毅然从美国返回祖国,负责起炼油技术工作。他领导的科研队伍,在短期内为我国的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研制出了特种润滑油品,保障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自主开发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新型催化剂和添加剂五项炼油新工艺。1965年底,我国的石油制品就全部实现了自给,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历史。

  侯祥麟重才、爱才,更敢用才,他看重梯队的承继,为培养石化高层次人才努力终生。他多次捐出所获奖金和家产财物,支援国家教育事业和石化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侯祥麟基金就是用他所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和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以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捐赠成立的,激励炼油与石化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积极进取,攀登高峰,保障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
 

蔡翘:中国首位潮籍院士

  蔡翘(1897~1990),出生于揭东县新亨镇仙美村,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生理科学奠基人之一。

  他是民国政府成立的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是第一位被评上院士的潮汕人。在1948年严格选出的81名院士,分布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体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科学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说:“科学上的贡献在于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做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19年留学美国。留美期间,他在美洲袋鼠脑组织的神经解剖学研究中,在全世界首次发现视觉与眼球运动的功能的中枢部位,轰动欧美生理学界,被国际同行命名为“蔡氏核区”,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第一个在国际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科学家。蔡翘的学术贡献,1950年以前主要是为发展中国生理学所做了开创性工作,以及在神经解剖、神经传导生理、糖代谢和血液生理等领域的重要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主要表现在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解决重大医学科学技术问题上的开创性科学实践活动和学术领导作用。

  蔡翘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他率先倡导以中文编写生理学教材,用华语讲课,并创办生理实验室便于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冯德培、童第周、徐丰彦、朱鹤年、蒋天鹤和沈霁春都是他的学生。
 

郑儒永:潮籍女院士不让须眉

  郑儒永(1931~),祖籍潮南成田镇,出生于香港,系统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儒永是当前唯一的一位潮籍女院士。她的大半生岁月是在中国大陆度过的。她的人生为世人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真正含义。她对科研工作的要求近乎苛刻,写作一篇论文往往“数年磨一剑”。她因患上骨质疏松症和腰椎半滑脱的脊柱病,动手术,脊柱被“钉上”了2根钢柱,并“铆上”了10颗钢钉。医生嘱咐两年内不能像常人一样长时间地安稳坐着。于是她全凭双腿支撑,每天站着工作7个多小时。

  郑儒永说:“研究要做到让外国人没法再做的地步,只能在你的基础上再去发现。”她善于独立思考,不畏挑战权威,她的研究成果攀上了世界第一流的境界。她一直致力于真菌分类的合理化与完善。1976年起,郑儒永对白粉菌目进行了详尽研究,澄清和订正了许多国际上有争议的问题,1985年提出了一个比较合理和接近自然的白粉菌科属级分类系统,保持了16年的国际领先地位。
 

彭士禄和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和黄旭华都被称作“中国核潜艇之父”,他们先后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彭士禄(1925~),出生于海丰,童年在潮安、汕头成长,英烈彭湃之子,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工程第一任总设计师,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黄旭华(1926~),祖籍揭阳,出生于海丰,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我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赫鲁晓夫傲慢地说,这东西你们搞不了。毛泽东听后发出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如果没有原子弹和核潜艇这两种核打击的力量来做威慑的话,祖国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建国初期,我国核科学人才奇缺,核潜艇资料空白,彭士禄说:“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彭士禄、黄旭华先后带领科研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试航。197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1981年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对于“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称号,俩人均予以否认,彭士禄说:“我只是设计了第一艘核潜艇。”黄旭华说:“中国核潜艇工程是一项集体事业,是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直接领导下,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00多个厂、所、院校大力协同。共同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一份工作。虽然我有所付出,但我也从祖国母亲的微笑中获得了无比的满足。”
 

杨遵仪:总理的老师 地质的“金钉子”

  杨遵仪(1908~2009),祖籍揭阳,出生于揭阳,享年101岁,我国古生物地层学教育的奠基人、新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47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您仍是我的老师。”“先生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和教育事业。先生的渊博学识和创造精神受到地质界的广泛赞同;先生的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成为科技界的楷模。”“我将永远以先生为榜样,像先生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杨遵仪院士百岁华诞时亲笔贺信的部分内容。杨遵仪院士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众多的政治名人和优秀科学家,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殷洪福院士、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等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遵仪着力于国际关注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研究。他组织领导了“国际地质对比规划”203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我国浙江长兴确立了二叠系-三叠系海相连续地层序列和最完整的化石带。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于2001年成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即“金钉子”。它的意义就相当于东经零度要以格林天文台为标准,全球只有一点,不可能有第二点。而他的一生,正像一颗坚定不移地钉在祖国大地上、钉在人类地质事业上的“金钉子”。

潮人院士表

院别

当选年

姓名

生卒

性别

祖籍

出生地

领域

中央研究院院士
建国后转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即科学院院士

1948
1955

蔡翘

18971990

揭阳仙美

揭阳仙美

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科学院资深院士
工程院资深院士

1955
1998

侯祥麟

19122008

汕头

汕头

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

科学院学部委员
即科学院院士

1955

杜国庠

18891961

澄海莲上

澄海莲上

哲学家、历史学家

科学院学部委员
即科学院院士

 

黄叔培

18931979

揭西观音山

揭西观音山

内燃机专家

科学院学部委员
即科学院院士

1955

许涤新

19061988

揭阳市棉湖

揭阳市棉湖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家

科学院学部委员
即科学院院士

1955

李国平

19101996

丰顺沙田黄花村

丰顺沙田黄花村

数学家

科学院学部委员
即科学院院士

1955

马大猷

1915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