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第15期潮风“60年100潮人”特别策划>书画名家>许钦松山水画艺术欣赏

许钦松山水画艺术欣赏

2009年11月14日 15:53 来源: 作者:陈少斌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197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1979年调入广东画院任专业画家至今,1992年起被评聘为一级美术师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省美展及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大展,连续参加第六届至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牌奖、1992年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91中国西湖美术节银奖(版画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一等奖以及广东美协50年50件经典作品奖等多项大奖。作品由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版画家协会、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版画艺术博物馆、泰国钦赐淡浮院等机构所收藏。先后在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1998年12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跨世纪之星——许钦松版画展”。2002年6月举办“许钦松山水画展”。2004年10月在广州华艺廊举办“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山水画展”,同期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华艺廊丛书——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画集。2007年当选当代岭南50位文化名人之一。已出版《许钦松》(广东美术家丛书)、《许钦松山水画集》、《许钦松自传体文集》、《许钦松版画集》、《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等多种画集和著作。2008年2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南粤春晓》悬挂于万人主会场外厅。
 

朝向新的高度——许钦松的山水画艺术
范迪安

  去年“两会”期间,许钦松一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山水画巨作《南粤春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幅作品既有对岭南绘画传统的继承,又有对岭南绘画的超越。在继承方面,作品延续了岭南绘画一以贯之的关注现实的艺术精神,准确地把握住了岭南自然物象的物理、物情、物态,以巍峨旖丽的山川和吞吐大荒的云气,表现出浓郁的南国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超越方面,作者将岭南绘画注重“精”、“巧”、“细”、“美”的审美意识与北方绘画注重“厚”、“大”、“拙”、“雄”的艺术特征相结合,把南方画风的细腻敏察与北方传统的豪放旷达相结合,大气势的丘壑组织、大场景的空间营造和细致精微的物象刻画,超越了岭南绘画写生式的真实,把“大”和“远”的美学范畴融合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为理想的形式所占有的象征性空间,既合于人民大会堂这一国家宏大视觉叙事场所独特空间对艺术品的要求,又凸显出鲜明的人文风貌与时代精神,并以此表现了一种“天地大美”的境界。

  近期,我又读到了许钦松几十幅以方形构图为主体的山水画作品,这批作品使我对他的山水画艺术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批作品表现出一种由笔墨意境向空间意境转化,由抒情结构向现代视觉形式凸显与强化的转化,这种转化表明了他的艺术追求正在朝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批作品的艺术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1、构成意识的图式处理。许钦松最早是以优秀版画家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版画艺术极为讲究构成性,在转入山水画创作之后,他巧妙地将版画构成元素注入山水画的结构,减弱了线条一波三折、提按绞转的笔法,使笔墨从抒情表意中解放出来,运用体面关系的对比与协调来表现物象的力场,以整体的节奏感构成对大自然山水形态的概括与表达。

  许钦松这种构成性的图式,在形象的塑造上并未完全放弃传统笔墨语言的原则,因此,作品突出的标志是“主观性”而不是抽象性,所展现的往往是一个主观、想象、梦幻和神秘的世界,流露出对自然生命的冥想或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在这些作品中,空间本身被当成了表现目的而不是对外在物象的模仿,就此而论,许钦松的这批作品体现了在现代山水画领域有价值的突破。

  2、光影感的物象组织。正因为许钦松强化了构成性原则,故而作品中物象的真实感已不是由占据空间的实体形成的,而是由光影和气氛引发的。他的作品不是对自然因素的单纯模仿,而是将空间和时间因素相融合,以光影营造一种闪烁、颤动的迷人气氛,并由此构建了一个光影感觉的新世界。他巧妙地把光影要素安排在经过谨慎推敲的部位上,物象的团块结构和断断续续的光影笔触表示了透视消退的效果。如此,画面所呈现的视觉真实,就不再是以凝视不动的单一视点所见的透视幻觉,而是由多视点所捕捉到的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光色效果。实际上,许钦松要捕捉的是一种超越事物实体的纯然主观印象,这使他的语言成为对光影效果的实验,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表述方式,并借此解释自然。很显然,在这里,光影被他从事物中抽象出来,成为独立于事物之外的元素。这样,他在创作时就不受物质空间和物质性的羁绊,而是把光影当作一种属性,以构成画面的空灵感和韵律感。

  3、“刀工”味的笔墨表达。许钦松是以版画家的身分进入中国画领域,由于职业角色的转换,他很自然的把版画元素带入山水画的创作中。版画讲究用刀,“刀工”会使物象具有劲健等特质,他将版画刀工带入山水画中,运用刚健拙厚的线条和恣肆淋漓的泼墨,以斧凿般的笔触和墨迹在纸上印留下富有质感的空间,在黑白块面中穿插着坚凝的山石素壁,使作品中的山石结构像刀刻一样的具有力度感和雕塑般的体积感,作品整体浑然雄健又不失酣畅之意味。

  4、大山水意象的营造。“以笔拟刀”的运用使许钦松弱化了传统山水画注重笔墨情趣的表达方式,在空间和笔墨处理上强化并张扬了汉唐和北宋的博大气象。他以综合的眼光看待笔墨传统,以整体意境的生发为原则,以“气盛”为作品生命力的支撑点。面对自然景象,用心灵和情感去统摄与收取,并通过笔下的山水符号,着重表现出大自然本真生命的那种独立精神。他围绕汉唐和北宋“意境美学”的生成不拘一格地使用笔墨,为山川写神铸魂,作品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雄健的丘壑和虚浑的云气,以一种大开大合的气象给人以永恒的意味。

  当今的时代,图像信息前所未有地畅达,这为艺术家取法多源,集精用宏提供了便利,但也向画家的胆识、智性和功力提出了挑战。时代给予了许钦松艺术创新的机遇,而他也在努力把握这一机遇,将文化的识览和学术的精研有机结合起来,把审美理想、审美判断和自我审美情怀联系起来,以笔墨美学与意境美学的有机融合,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坛名家辈出、形态纷呈的格局中,走出了有自己独特面貌的道路。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