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14:29
揭阳新闻网
大字
一把白纸扇,看似毫不出奇,却是制扇艺人的传统技艺和智慧的结晶。揭阳折纸扇的制作有200多年的历史,由杭州、上海一带传入,经过祖辈的改良创新,形成本土特有的品牌工艺,市区的许宝泉纸扇就是行内一个颇有名气的传统品牌。许氏纸扇扇面材料采用广西南宁的丝纸,竹片采自潮安意溪乌毛竹,有着扇骨光滑,扇面平衡的特点。许宝泉扇艺历经百余年,曾经兴盛,也曾停产,直至改革开放后再次焕发生机,而许氏纸扇后人不遗余力,一直坚守着这份传统的扇艺,加以传承。
削篾片
将扇骨拼合整平
粘贴扇面丝纸
市区北市小学旁的一间小铺面,便是许宝泉纸扇的家庭作坊,由许氏三兄弟经营,大哥许典翼今年80岁,他向记者介绍说,许宝泉纸扇传到他这一辈是第三代,目前他和三弟、五弟三人从事这个行业。早年祖父以许宝泉纸扇为铺号,制作纸扇维持生计,当时揭阳纸扇制作行业约有10多家,从业者约近200人。由于纸扇制作工艺要求高、工序繁杂,而且一年只夏天为旺季,而纸扇卖出的价钱却偏低,部分扇铺因种种原因,且工艺技术和质量不及许宝泉扇店,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许多制扇者先后选择转行,而许宝泉纸扇却因工艺考究、质量良好而声名鹊起。其父许其衡从小在祖父膝下学习制作工艺,制扇技艺得以传承。许宝泉纸扇因美观、质地好、拉力强,不仅是人们炎夏扇凉的工具,也是潮剧演员表达人物角色内心情感和性格的舞台道具,一些名人、画家还喜欢买许氏纸扇,在洁白的扇纸上题字、画画,成为观赏或赠送好友的礼物。上世纪70年代初,纸扇市场日渐惨淡,加上父亲年岁已高,无奈之下只能收摊。纸扇停产,多少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好在有葵扇、竹篾扇替用,但对于许多潮剧团体,包括南洋几十个潮剧戏班来说,却面临着演戏无纸扇作道具的状况,因而许多剧团曾多次派人专程前来联系,说服其父,为了潮剧艺术事业,父亲最后还是动员得其真传的几兄弟重操旧业。当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国家百业兴盛,许氏兄弟更坚定了继承祖业的信心,许宝泉纸扇工艺也因此延续至今。不过如今的日常生活中,纸扇作为实用品的功能正逐渐消退,电风扇、空调等电器代替了这扇凉的工具,目前许宝泉纸扇主要是服务于潮剧舞台,此外,许多从海外回家探亲的华侨,都慕名到许宝泉扇店买扇,作为家乡的传统工艺品馈赠给亲朋好友,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
许典翼介绍,制作纸扇除了扇骨钻孔用电动工具外,其它工序仍是原始的纯手工制作方式。制作纸扇选料相当讲究,扇骨应用苗儿竹青,竹料买来以后要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无污染加工处理,即防腐、防虫蛀,如此才能经久耐用,又具有自然弹性。扇面要用丝纸(棉藤纸),制作需破竹、削篾片、做扇骨、裁纸、粘纸、摺纸、定形等20多道工序,纸扇制作需几个人共同合作,故兄弟三人都有各自的分工。五弟许仲生边削篾片边告诉记者,每片的长度要按扇的成品规格而定,一般为25厘米至30厘米,竹片厚度不能超过0.1厘米,削片除了要求光滑,考虑粘上纸的厚度,所以中间需略厚,头尾稍薄。三弟许典华负责扇骨拼合整平,使扇坯均匀、平衡,从娴熟的手法中,让人不难看出,这就是几十年练就的好功夫。在一块平版上,许典翼把整平的扇骨铺开,用定位尺平均分开间距,然后刷上一层自制的糊浆,再把裁切好的扇形丝纸粘上,这道工序要求细心轻匀,扇面才能平坦不摺,粘扇面用的糊浆还需加入防腐剂,避免产品受老鼠、蟑螂、虫子撕咬和变质。
许氏三兄弟如今平均年龄已71岁,从各自的单位退休后,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纸扇的制作中,乐此不疲。他们的这种执着的精神也感染了后辈,每当星期天或假期,许氏“后生”人都会来到许宝泉纸扇的家庭作坊学习扇艺制作。在扇铺记者看到三把长约1.2米的纸扇的扇骨残片,许氏三兄弟视其如珍宝,原来这是80多年前他们的父亲为参加揭阳县土产工艺品展览特地制作的纸扇,因老屋环境潮湿,扇面棉纸如今一幅无存,但许氏三兄弟仍将其扇骨珍藏着。他们说,看到这扇骨,就能感受到祖辈对这门技艺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
据了解,目前榕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着手进行许宝泉扇艺的“非遗”申报工作,以期更好地保护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