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投融圈>潮商金融

百盛集团扭亏为盈赚1.47亿 长期转型隐忧仍存

2017-02-24 16:30: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李婷


中国人都说30而立,而对于在今年将满三十“周岁”的百货品牌百盛集团而言,却意味着不破不立。

 

作为国内外资百货企业代表之一,百盛集团(03368,HK)在2月20日率先发布了2016年财报。财报显示百盛集团在2016年营收总额为46.06亿元,同时净利润为1.47亿元,扭转了2015年亏损的局面。

 

不过,净利润扭亏却并非因为主业增长,实际上主要受益于出售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所得。

 

对此,资深零售专家丁利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百盛集团虽然在2016年实现了净利润扭亏,但这并非真正的经营收益。从经营格局来讲,由于整个传统百货的形势不是特别好,百盛集团的日子还是很难熬的。

 

靠变卖资产扭亏

 

根据百盛集团财报显示,2016年集团经营收益总额为46.0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3亿元,下降2.8%;净利润为1.47亿元,2015年同期则为亏损1.86亿元。

 

不过,百盛集团实现扭亏,主要受益于出售北京物业所得,若剔除该因素,集团营业利润为-2.02亿元(2015年为-9400万元)。

 

财报显示,百盛集团收益同比下降的主因是特许专柜销售佣金下降2.94亿元所致。同时集团2016财年年度营业利润亏损2.02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压力导致销售毛利下跌所致。百盛集团还表示,集团同店经营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6.7%,与此同时员工成本同比上升了9.9%。

 

百盛集团认为,虽然市场在2016年底逐渐出现了正面趋势,但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缓、白热化竞争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全年零售环境依然严峻,集团在2016年第四季度取得了同店同期上升1.4%,扭转了此前连续9个月的同店销售下降9.0%的下跌趋势。

 

然而,短暂的回升并没有改变大的趋势。百盛集团全年净利扭亏依然只能依靠一次性出售资产所得。

 

对此,中金研报对此认为,虽然百盛集团有望受益于近期线下零售行业的复苏趋势,但长期发展仍较为担忧。首先,公司超过50%的门店店龄超过5年,在激烈的竞争下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其次,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商场开发机会。但是一般而言,商场模式的销售效率和回报率低于百货商店模式,因此短期可能加剧亏损。

 

丁利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相对同业而言,百盛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集团,门店数量也最多,因此相对来说转型的规模也较大,导致固定成本与人员成本相对较高,再加之零售业态要进行改造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其转型难度可见一斑。所以从业态来看,百货业缺乏自营能力、商品的同质化严重,商场面积难以扩容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购物中心显然更占优势。”

 

将加大化妆和餐饮投资

 

百盛集团事实上也正致力于顺应变化不断调适转型。

 

百盛集团表示,2016年对于中国传统零售商而言却是充满挑战,电子商业发展以及新零售概念和科技革新都在持续改写市场形势。当前消费者更具辨别力更加重视品牌,国际品牌整体而言广受欢迎,同时优质本地品牌迅速成长,消费者的购买心态有限考虑健康、家庭、娱乐及体验因素,而百盛的运营也在顺应这些变化发展,致力于转型配合。

 

此外,近期市场对实体零售经营模式前景有信心回升的迹象、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开设或考虑线下设门店的消息都对传统零售业有所振奋。

 

数据显示,百盛集团在去年直接销售较去年增加了人民币1.37亿,得益于化妆品和集团服装及自营品牌的增长。因而百盛集团在2017年将加大化妆品方面的转型投入。

 

百盛集团进一步表示,计划在2017年新设立两间百货门店,分布位于长沙和郴州。其中一间为新概念零售店化妆品专门店“ParksonBeauty”,系销售美妆及护肤品的专卖店。此外百盛集团还将加大在餐饮方面的投资,将依托哈肯铺的成功经验拓展至上海周边城市,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推出更多餐饮品牌。

 

丁利国表示,百盛集团原先的运营模式是“二房东”的模式,由于他的经营方式目前已经过时,可以看到整个经营业绩一直在下滑,股价也跌去不少。百盛一直在想办法扭转其形势,并采取了很多措施。总体来说百货业虽然在转型,但是由于租金高昂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面临的困难也很大。

 

“目前行业正经历的是中国百货业当中最大的一种结构性变动。”丁利国表示:“未来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将会向三个方面发展。第一,回到商品的本质,即是要经营商品和品牌,要改变现在的经营方式,从原来的二房东模式转变为以自营为主、联营为辅的模式;第二,进行结合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营销;第三,供应链端要面向全球,做到所谓的买全球、卖全球。”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