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视觉圈>潮商聚焦

庄世平:无私的爱国侨领

2016-11-15 16:36:00 来源:华商韬略作者:毕亚军


  

  周恩来总理曾评价,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其中一个就是庄世平。

  【一】

  庄世平先生,1911年1月20日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一个世代饱读诗书的殷实侨商之家,2007年6月2日,以“社会活动家、爱国爱港人士的杰出代表、香港知名银行家、侨界爱国领袖”的身份告别人世。

  庄世平在厦门云梯中学读书时,就已亲眼目睹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军的风采,也受到了革命的洗礼。

  从上海浦东高中毕业后,庄世平来到心仪已久的古都北平,就读于中山先生创办的中国大学经济系,师从第一个把《资本论》翻译到中国的陈豹隐教授,以及施存统、侯外庐、杜国庠等学界名家,并在此亲历了“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支持东北抗日斗争的爱国抗日活动,从此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3年大学毕业后,庄世平南渡泰国省亲。应友人之邀,先后在曼谷华侨学校崇实中学、新民中学、以及泰国中华总商会的中华中学担任教师、教务主任、训育主任、校长,数年呕心沥血,培养华侨子弟,宣传抗日救国,直至学校封闭。

  离开学校后,庄世平加入泰国《中原日报》担任编辑,并在中华总商会,潮州会馆两大社团兼做一些社会工作。1936年“西安事变”后,他参与到组织泰国爱国华侨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担任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常委,主持商、学、青等几个方面的抗日爱国活动,大力支持国内抗日。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后,庄世平又在新形势下,积极推动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与国内地下党的联系,进一步为国内抗日贡献力量。这个过程中,他的夫人林影平则始终作为坚定的后盾,在后方主理家政、扶老携幼、克勤克俭。

  1938年及后,庄世平组织侨胞捐款支持八路军、新四军,引导大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革命队伍。这些青年回国后,有的参加东江纵队,有的参加新四军,有的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为壮大国内抗日队伍贡献了力量。

  期间,庄世平还以《中原日报》记者身份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缅甸采访,考察滇缅公路,并在发表了《滇缅公路考察报告》、《中国得道多助,抗战必胜》等数万字的抗日爱国文章,鼓舞华侨支持抗战。

  

  这个过程中,庄世平发现滇缅公路通了,有了汽车,但却缺少司机,于是又专程到马来西亚找到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说明情况,请陈先生想办法发动华侨司机投身到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日的战略路线上。

  在庄世平的配合与推动下,陈嘉庚发表了《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这个通告很快就传遍了东南亚各地,一个由3000多东南亚华侨司机和修理工组成的“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也随之诞生,并分九批前往祖国投身到抗日救国。

  1941年底,日军南侵占领泰国,大举搜捕当地抗日组织成员,庄世平也被通缉。此后,他经组织安排,前往老挝他曲市避难,并在当地爱国侨领佘金记,林德长的支持下,创办了“他曲公学”、“合盛商行”等事业,一边为战时的华侨子弟提供学习的机会,一边把“合盛商行”的分支纵横拓展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及国内的柳州等地,并使其连成一线,继续为抗日战争服务。

  1942年初秋,日军入侵老挝,庄世平被迫先后转移广东和广西,并最终落脚柳州,创立“德泰公司”,以商贸作为掩护,把国内从事爱国运动的进步人士转移到东南亚,也把在东南亚日占区国家受日伪追捕的进步人士转移到西南后方。

  长沙失陷,柳桂危急后。庄世平再次转移,在前面是难民,后面是追兵,头上是飞机扔炸弹的颠沛中,历经将近半年的辗转来到重庆,向八路军办事处经济组长,也是他在汕头读小学时的恩师许涤新和主管统战工作的陈家康,汇报了东南亚各地华侨抗日爱国活动的情况,并了解了国内的新形势。

  重庆期间,庄世平还与苏联驻重庆代表处签订了苏联影片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的总代理放映权,以及苏联轻工,化工,医药,食品等商品在东南亚的总经销合同。有了这个新身份后,他又及时再下越南河内,联系爱国进步人士,创办“安达公司”,招募华侨集资入股,全面开展对苏联影片和苏联商品的代理经销业务,并迅速在西贡、曼谷以及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地设立了分公司。

  日本战败撤出泰国后,安达公司将业务重点放在泰国,庄世平又重返曼谷,担任分公司经理,并在那里为无法在国内立足的郭沫若及其组织的抗战演剧队和宣传队,提供了长达8个月从演出到生活费的全面照顾和掩护。

  1947年至1949年,安达公司被压迫与清洗,海防、河内、曼谷等分公司相继被封,庄世平又前往香港主持香港安达的业务,并在中共华南分局负责人方方的领导下,参与了南方人民银行的创办工作,发行南方券,设立地下钱庄沟通侨汇。

  那期间,庄世平还参与或主持了对香港中国银行、香港中国航空公司等国民党政权在港金融及商业机构的起义,并组织物资支持解放军解放海南岛,掩护华侨进步人士北上参加首届全国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庄世平的经济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也让他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生前就曾经称赞: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就是实践的庄世平。

  【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大陆实行经济封锁政策。香港具备沟通国际贸易,联系各地华侨的有利条件,于是成为内外团结,冲破西方封锁的前沿阵地。

  学经济出身的庄世平,又第一时间投身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1949年12月14日,他用1万美元起家,在香港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肩负起积极服务新政权,联系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沟通国内外经济活动,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的光荣历史使命。

  

  南洋商业银行(下称:南商)是港澳地区第一家同新中国建立金融业务往来的银行,也是第一家在香港高挂五星红旗的银行,庄世平亲自出任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从零开始,艰苦创业。

  银行成立之初,庄世平把港澳及海外侨胞作为主要客户对象,以经营侨汇为业务重点启动了业务发展,既架起沟通内地与港澳及海外的桥梁,解决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国内汇款的困难,也为国内提供发展经济急需的外汇资金。

  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庄世平领导南商专门成立了华侨服务部,凡是华侨委办的事情,都有专人跟进办妥。这让南商迅速成了家喻户晓、名符其实的“华侨之家”,生意也蒸蒸日上,为创业打下了稳固的基础。1950年,庄世平还在澳门创办了南通银行,仿照南商的业务模型,拓展澳门业务。

  全国形势逐步稳定,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后,庄世平又抓住机会,带领南商成为独家经营内地侨汇和结汇业务的银行,服务香港商家与国内进出口公司的经贸往来,既发展了一大批企业客户,也让南商的业务再上新台阶。

  到1969年建行20周年之际,南商已拥有总、分行7家,员工305人,总资产近5亿港元,成为一家提供包括存贷款、汇款和进出口押汇等服务的综合性银行。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周期性危机,香港也受到冲击。尤其1973年,香港股市暴涨暴跌,变幻莫测,给金融工商界和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重重挑战下,许多银行大力压缩业务,而庄世平却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这是南商发展的好时机,不但没有跟风压缩业务,相反还加快发展步伐。

  他带领南商趁着低迷陆续增设分行15家,新设美元和其它外币存款、外币兑换、外汇买卖、保管箱,旅游等业务,并于1977年以5000万港元购买了德辅道中151号的整栋大厦作为南商总行行址,让南商在香港金融界脱颖而出。至1979年,南洋商业银行创立30周年时,全行员工已增至近800人;分行和附属公司增至25间,资本从125万港元增至一亿港元,资产总额高达32亿港元。

  庄世平坚信,南商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和香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内地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他又第一时间在南商成立了中国投资咨询部,为有意前往中国投资的人士搭桥铺路,提供咨询及金融服务。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个人和南商的主要精力也都集中转移到支持内地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上。

  南商也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引领和支持海外工商企业家到内地投资兴业的中坚力量,并为一大批项目在内地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与支持。上海希尔顿饭店、北京假日酒店、杭州黄龙饭店、广东浮法玻璃厂,大连富丽华酒店,北京长城缆车系统等许多重大项目的落成,都有庄世平的推动与南商的支持。

  

  1982年,庄世平还带领南商同仁加入到特区建设的开荒牛行列。于同年2月1日设立了南商深圳分行,成为深圳特区内的第一间境外注册银行,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内地市场的第一家外资银行。

  而早在1981年,南商就冲破条条框框,在中资银行系统中率先发行了首张信用卡——“发达卡”,并加入Mastor Card国际组织,成为可在中国境内外通行的支付工具和内地最受商户欢迎的信用卡,并被外国通讯社称为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

  1986年,75岁高龄的庄世平光荣退休。到他退休前的1985年,南商的员工人数已增至1383人,在香港设有分行39间,内地设有分行3间,美国旧金山设有分行1间,资本金增至4亿港币,总资产达219亿港币。由他创办的澳门南通银行,到1987年,也已发展到分行15间,总资产约100亿元的规模。

  退休后,庄世平依然积极关心和参与着南商的发展。只要在香港,他每天都会到自己在南商的办公室工作,并为南商的发展继续贡献经验和力量。

  【三】

  新中国成立后,除创办并领导南洋商业银行、澳门南通银行,庄世平也一直在更广层面积极服务着新生政权和国家经济发展。他长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侨联副主席,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重要事务的协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建言献策,建树良多。

  1978年9月,庄世平担任港澳同胞国庆旅行团团长,率领团员李嘉诚、胡应湘、利铭泽等香港60多位各界知名人士,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从此之后,他一直在动员广大侨胞支持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

  除了通过南洋商业银行、社会活动促进海外华侨与祖国的联系,庄世平还在古稀之年,不辞劳苦地参与到经济特区的创办。他系统地研究和借鉴香港、台湾地区的经验,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创办特区的做法,对特区的规划、建设甚至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深圳经济特区初创伊始,中央和广东省只是给政策,没有给建设资金。时任深圳市市委书记兼市长的吴南生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并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庄世平说:你办银行有大把钱,深圳特区政府要向南商银行借钱搞建设。

  庄世平听了,对吴南生说:你向银行借钱是要付利息的,期到就要偿还的。其实你自己就有大把钱,比银行还要富,只是有钱不能用,无法用而已。

  吴南生好奇地问:钱在哪里?庄世平说:钱在你的脚下,特区327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何等珍贵的金子资源啊!后来,深圳谋划了通过转让和开发土地筹集建设资金的方略,并得到中央的批准,一下子就把整盘棋都下活了。

  或许是因为这个背景,吴南生后来曾说:“办特区,他(庄世平)是我的老师”。

  除了通过激活土地的价值为深圳特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庄世平还冲破当时的思想束缚,大胆提出了经济特区要搞市场经济、要与国际市场相联系、要实行低税制、等一系列重要意见,也都受到中央以及地方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很多意见被采纳并付诸实施,对特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起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被压抑已久的爱国爱乡热情,纷纷投入到支援家乡和祖国的建设中。已是古稀之年的庄世平,对这项事业同样充满热忱,并在此间促成了很多重大公益及慈善项目的实施。

  庄世平1960年代即与李嘉诚相识,并多次找李嘉诚支持内地的公益项目,而且每次都超出期待的得到李嘉诚的支持。1976年,他找李嘉诚捐100万支持一个医疗项目,李嘉诚说,“百万不够啊,医疗是重要的事情,我要多捐四倍的钱至五百万元。”于是给他一张500万的支票。看到这个老乡如此大方之后,庄世平便凡遇大事就找李嘉诚商量,并最终商量出一件更大更好的事。

  在潮汕地区兴建一所高水准的大学,是海内外潮人由来已久的夙愿,然而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一次次努力都因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而付诸东流。1978年,邓小平、廖承志接见泰国潮汕籍侨胞,对在潮汕兴办一所大学的愿望表示了坚决的支持。1980年5月24日,汕头大学筹委会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省委书记吴南生任筹委会主任,庄世平任筹委会副主任。

  

  之后,庄世平和吴南生把这个计划告诉给了李嘉诚。听完情况的李嘉诚激动不已,当即答应要捐建这所大学,并且第二句就问:“究竟要多少钱呢?”庄世平回答,3000万。李嘉诚回忆说,虽然他“当时心里就想:‘三千万?三亿都可能不够啊!’”但还是在10秒之内就做出最终决定:马上筹备并捐建汕头大学。

  之后,庄世平陪同李嘉诚就学校选址、找教师、学舍设计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商讨,两人也在此期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到今天,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已是全国知名学府。根据规划,到2018年,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大(包括长江商学院)的支持款额将超过80亿港元之巨。

  

  ▲图:庄老生前为华商韬略题词

  【四】

  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天,特别行政区政府隆重举行首届授勋仪式,表彰对香港及香港回归做出贡献的人士,87岁的庄世平被特区政府授予了最高级别的荣誉奖励——“大紫荆”勋章(GBM)。

  2007年6月2日2时29分,97岁的庄世平在香港逝世。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在致悼辞时赞扬他: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每一个脚步都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他爱国坚定,爱港真诚,爱乡情深,毕生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香港回归祖国和繁荣稳定勤奋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的业绩、奉献和品格,将永远加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图:董建华、高祀仁、李嘉诚扶灵送别庄世平

  对普通市民而言,大家对庄世平的敬仰,更来自他的卓越成就和他对自己、对家人的“严苛”所形成的鲜明对比。

  他从零开始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并一手将两家银行带到80年代即已双双资产过百亿的规模,但他却在自己退休后,将两家银行统统无偿交给国家作为在港澳的金融平台,自己和家人在其中一张股票,一点特权,一个职位都不留。到今天,他交给国家的这两家银行,其价值早已超过千亿之巨。

  在创办和发展两家银行的过程中,身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庄世平,则拿着比一般干部还低的工资,住在跟一般干部一样的公寓楼。一辈子走完,他没用自己的权利和条件给任何一个子女或亲属谋取任何的好处,甚至反倒因为自己的身份,限制了子女去做很多事,去获得很多唾手可得也绝对正当的利益。

  直到去世时,庄世平都还是一个无产者。衣柜里没有一件名牌,手表是老掉牙的“精工”,坐飞机都是经济舱,住的是献给国家的南洋商业银行提供的宿舍,吃饭基本上是大排档,出行连辆私家车都没有。他的家人,也在香港这个浮华的社会过着底层市民一般的生活,其长子庄荣叙退休前还在以开出租为生。

  新中国成立不久,庄世平就把6名子女全部送回内地。三年困难时期,被发配到边远山区的大儿子因为得了水肿病无法在当地治疗回到香港,结果却被庄世平当面训斥:“全国人民都活得下去,你娇贵什么!”然后被要求回到内地。

  

  庄世平逝世后,与夫人林影平女士合葬在深圳大鹏湾的华侨墓园。他16岁与林影平结婚,两人携手走过一生的恩爱也被传为佳话。

  林影平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只有庄世平喂饭才肯吃,90高龄的庄世平则细致入微地照顾着她的每一顿饭。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没有医疗保险,又不愿给国家添麻烦,为节约医疗成本,庄世平悄悄将她转到深圳住院,最后在深圳过世并就地安葬。

  即使李嘉诚多次要求庄世平说,庄老,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一定告诉我,他也是半句困难话都不会讲,因为他可以降尊为国家和公义求人,但绝对不会为自己个人的任何事去找人帮忙。

  包括素来爱唱反调,坚持认为庄世平是中共"地下党"领导人的一些港媒,也都一致地给予庄世平崇高的评价。

  庄世平生前曾说,自己追随共产党,并不是为官为利,而是因为小时候就觉得中国人太受气,洋人看不起中国人,所以,“我们的使命就是带领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这个目的达到了,我都不舍得死了,但是我也死而无憾了”。

  有媒体因此发表评论文章感叹道:这就是庄世平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目标。在中国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官场盛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社会,他依然一身正气,正是因为他有生命宗旨的支撑,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这些挑剔的媒体称赞庄世平一生所关注的,只是让中国人在国际上站起来,以及如何使中共在时代的变幻中加速改革。甚至讴歌他:去世后并没有被冠以“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帽子,也没有“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名号,但却留下了以一生诚实宽容、正直正义铸就的“镜子”,照亮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他的一些当年下属及同志应该都不会忘记,他真正伟大而崇高的一生。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