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商会圈>快讯

百年“蜈蚣舞”将亮相央视

2012年02月29日 00:00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作者:


  随着铿锵的鼓乐声,“蜈蚣”一边穿梭盘旋,一边喷射焰火,观众喝彩阵阵。近日,蜚声海内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又再次“出洞”,在澄海西门居委片区舞动起来,一展雄姿。为此,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专程来到西门永和园进行了拍摄。

  “蜈蚣出洞”将亮相央视

  CCTV-4《远方的家》大型系列特别节目《沿海行》摄制组一行6人此次专程来到澄海西门社区采访“蜈蚣舞”,进行现场拍摄,并将于3月底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据介绍,摄制组此次从辽宁丹东出发,沿着海岸线走访中国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而极具代表性的“蜈蚣舞”成为了摄制组的采访对象之一。

  当晚8点多,西门社区永和园里里外外、楼上楼下早早就挤满了翘首以待的男女老少,有的小孩骑坐在家长肩上观赏。“看了好多年了,仍然百看不厌”,一位观众如是说。

  随着一通潮州大锣鼓响起,由一名青年手擎彩珠在“蜈蚣”前引领,偌大的“蜈蚣”稳健爬行,两眼绿光闪耀,剪刀形的红尾巴高高擎起,摇摆自如,不时有烟火喷射出来,璀璨夺目。执“蜈蚣”舞蹈的艺人穿白衣着黄色裤,腰系绿彩带,小腿扎绑带,左红右绿,脚踏轻便鞋,藏身蜈蚣腹下,运用“丁字马”、“弓步”、“双下堂”等武术动作,操纵着“蜈蚣”蜿蜒爬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连连称赞。

  十几人手工制成“大蜈蚣”

  今年61岁的老人陈喜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蜈蚣头”,近30年来,在他和一众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蜈蚣舞”焕发了新活力,成为澄海最具代表性、完美独特的民间广场舞蹈,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多米长的“蜈蚣”,头部两侧有一对弯弯的利牙,身躯采用软、硬28节布框衔接而成,身体通亮,色彩斑斓,伸缩自如,尾部呈剪刀形。整条“蜈蚣”均是手工制作。

  据介绍,“蜈蚣”的造价要数万元,工艺繁琐,要用竹、藤、铁丝、纸等材料制作,整个过程需要十几人花费一个月时间进行制作。“以前都是用蜡烛照明的,后来改用光电照明代替。改用光电代替之后,我们又开始寻思怎么把光电弄出变化。”陈喜顺向记者展示了新改良的“蜈蚣”,“蜈蚣足”发出绿色的灯光,伴随着一闪一亮的频率,宛如正在爬行一般,形态十分逼真。

  百年蜈蚣舞亟待传承

  据介绍,自清代光绪年间,西门民间艺人陈成锦由蜈蚣爬行的姿态受到启发,萌生创作灵感,经过探索创作了蜈蚣躯体以及蜈蚣舞的雏形。后来,历经几代艺人的传承,西门“蜈蚣舞”才得以继续活跃在人们眼前。

  农历二月十六是西门社区的传统社日,按照传统,“蜈蚣”将会参加民俗文化游行。为了参加今年的文化游行,陈喜顺召集大家提前进行练习。

  舞“蜈蚣”的艺人都是西门社区的居民,有老板、打工族、农民等等,“舞蜈蚣”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蜈蚣舞”表演者多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有的甚至已经年过花甲,尽管最小的演员才19岁,但是“蜈蚣舞”的队员大多年龄较大,百年“蜈蚣舞”面临着传承问题。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