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艺术圈>收藏家

潮籍收藏奇人刘作筹与“虚白斋”

2016年11月14日 16:19 来源:作者:


blob.png

说起潮汕籍的收藏家,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刘作筹。虽然去世已有廿一年,但他捐赠给香港艺术馆虚白斋中国书画馆的1000多幅书画名品仍然在轮流展示着,他背后的收藏故事也体现了一个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近日,潮籍著名学者、鉴藏家、香港翰墨轩总编许礼平携其新著《旧日风云》来汕,也为大家讲述了刘作筹“虚白斋的收藏故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着这位收藏奇人那爱画如命却又甘于奉献的收藏精神。

 

  潮汕出生留居香港

 

  求学伊始学画收藏

 

  刘作筹原是潮州龙湖人,出生于1911年,家中有兄弟姐妹共15人。他父亲在新加坡经商,家境殷实,九岁时他才赴新加坡接受教育。后来回到中国就读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和上海暨南大学经济系。刘作筹在大学求学时曾师从于国画大师黄宾虹、谢公展等。就是在黄宾虹的指导下,刘作筹对书画鉴别有了初步认识,并开始收藏古代书画。

 

  毕业后他回到新加坡帮助父亲打理家业。1949年受聘到香港出任新加坡四海通银行香港分行经理,直到1986年退休,一直留居香港。据悉,1949年,彼时的中国有不少书画文物流入香港,许多在欧美、日本的收藏家也纷纷赴港“抢购”。刘作筹见此忧心忡忡,民族使命感油然而生,为使这些珍贵作品得以保存,他自己节衣缩食,大量搜购了流散的文物。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注意有系统地收藏,舍弃瓷器,专攻书画,特别是明清两朝各流派精品。

 

  藏品丰富名家荟萃

 

  两次遇险舍命保画

 

  在经历40余年鉴藏后,他的藏品已达千件,而他将自己收藏的一幅伊秉绶隶书“虚白”二字取为斋名,取其“虚室生白”,心境清静之意。据介绍,刘作筹的藏品极为丰富,囊括了五世纪六朝至二十世纪的书画作品,其中明清两朝的主要流派,如明四家、新安诸贤、画中九友、四王吴恽、清初四僧和扬州八怪等等,荟萃了近三百年间主要名家的精品。

 

  刘作筹爱画如命的故事至今仍在收藏界流传,据说当时是1945年,美军对日军进行空袭,所投下的燃烧弹刚好炸中了他位于新加坡的房屋,大火把他的收藏毁于一旦。当家里人都在慌乱逃生时,只见刘作筹手里还紧紧地抱着一个长木盒从大火中逃出。手中的木盒不是别的,是他心爱的一幅清初画家石涛的杰作《长干风塔图》。原来该作品为著名画家刘海粟所有,为给抗战筹款,刘海粟和其他艺术家联袂到东南亚举办展览,并将这幅石涛《长干风塔图》售给商人朱国良,而朱国良后来又以2800元转售给刘作筹,刘作筹一直视为珍宝。

 

  还有一次,刘作筹在香港带画册赴约时遇上严重交通意外,人给抛出车外,头部重伤,后脑血流如注,但身负重伤的他,仍然牢牢抱住一件恽寿平、王褮的《山水合璧册》。看见作品无损,他才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被送往医院抢救。

 

  古稀之年筹谋书画归处

 

  千件精品赠香港艺术馆

 

  据说,在1982年,刘作筹因夫人骤然病逝等原因开始考虑如何将藏品保存下去,有人劝他把藏品存在海外,但他在和许礼平交谈中就表示“我之所以收藏书画,目的就是要将之留在香港,运去国外做什么?画存外国,人在香港,笑话!”此间,刘老先生也考虑过自己建馆收藏,而1983年刘作筹曾挑选百件藏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这成为新中国后首次海外私人收藏展览,虽然刘作筹也曾考虑将展览过后的藏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但鉴于当时该馆在旧址办公,储藏条件较差等原因未付诸实现。

 

  直到1988年,恰逢香港艺术馆要于尖沙咀筹建新馆,刘作筹考虑“取诸香港,还诸香港”。在与馆方协商后,在该馆规划了虚白斋藏品专题收藏馆,希望“盖以其设施完善、管理专业,当能善用此文化遗产,造福社会”。就在捐赠前,还有台湾商人希望刘老先生在众多藏品中选取少许转让,价格可以任开。但刘作筹丝毫没有心动,因为他要力保即将捐献的藏品完整无缺。

 

  1992年9月27日,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顺利开馆,已经81岁的刘老先生兴奋得一夜未眠,还亲临艺术馆,对着他精心搜集的画作展品,逐件书画解说,有笔墨欣赏、有收藏故事。第二年4月,刘作筹在新加坡骤然离世,但他对生死早已坦荡。概因他的“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让他的藏品“保存得所,垂诸久远(刘作筹语)”。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