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艺术圈>书画家

李东伟: 是不是“岭东画派”不重要关键是画家要有自己的风格

2016年11月14日 17:32 来源:作者:


blob.png


“美须公”李东伟在画界是一位知名的“快手”。他每到一个地方写生,总能画出比同行者多出很多的习作;自因“静观系列”声名鹊起后,他又在惊叹声中相继开拓了“中国乡村系列”、“旧街市系列”、“都市系列”。身为广东画院创作部主任的李东伟,一谈起当今画坛那多么知名画家出自潮汕,总难掩自豪之情。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幼学画被“无形力量”推动

1960年,李东伟出生在汕头市区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普通干部,母亲是一位教师,亲戚与邻里中并没有专门从事画画的人。而出于涂鸦的天性,受染于工夫茶、木雕等民间文化的熏陶,他自幼便对绘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用他的话说,“一切都非常自然,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推动”。

就在李东伟读幼儿园大班时,“文革”发生,社会有了突然的改变。“很多孩子在贴满大字报与标语的大街小巷中溜达,或者打架;有些孩子学起了音乐,而我则选择了画画。”李东伟说,在动乱年代中,李东伟的父母觉得孩子还是要学些手艺,考虑到他喜爱绘画,就在他小学毕业后,通过朋友介绍,让他进入当地一家工艺厂创办的学校读书。

“学校主要是给工艺厂培养技工,我们当时在学校,一般是上午学文化课与绘画课,下午就直接去工厂观摩学习,或者直接动手操作。”李东伟说,也就在三年的半工半读时光中,他接触到了《芥子园画谱》,开始对中国传统绘画技巧有了系统的了解与学习。

根本没有拜名师学画的意图

李东伟随后进入正规学校汕头七中读高中。据他介绍,这是一家在当地培养美术人才赫赫有名的学校,后来很多毕业生都从此考入美院。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本地一家工艺厂工作,晚上就去读美术培训班。“老师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主要是一大帮伙伴一起切磋”。

当时经济萎靡不振,根本没有什么教材,能拿到一本像样的画册已属莫大荣幸,而为了买纸张、画笔与颜料,往往要骑自行车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李东伟说,如果哪个伙伴新到手一本画册或者一具石膏像,往往就挤在一起练习,“关系疏远一点的都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落后,但李东伟和他的伙伴依然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当时纯粹是出于喜爱,就是一帮朋友一起玩,根本没有拜名师学画,进而自己再成名的意图。”李东伟不免遗憾地说,时代在变,现在学画的观念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话

年轻一代如何脱颖而出迫在眉睫

收藏周刊:从艺术本体上说,你觉得潮籍画家学画以及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李东伟:应该是直接入画。受海派绘画精神影响,潮籍画家在学画阶段以及以后的创作上,一般都比较注重绘画本身的艺术性追求,会拿起毛笔直接营造画面的感觉。

收藏周刊:因为潮籍画家人数庞大,以及相近的绘画特点,最近几年,有人提出“岭东画派”的概念?你认同这样的提法吗?

李东伟:虽然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我并不认同这个概念。任何概念都是别人套上去的,包括岭南画派。我觉得,岭南画派到关山月、黎雄才那里已经结束了,所以又有人提出“泛岭南”的概念。还是不要提什么“画派”,艺术是自由的,关键是画家要有契合于时代的独特风格。很多画家都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自己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方式。

收藏周刊:根据您的观察,潮汕地区的艺术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东伟:一个地区文化的积累,就像煲汤一样,时间越久,汤就越浓。现在,学画的人比以前多很多了,但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在普及中提高的问题。年轻一代,甚至包括已成名的画家,如何在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