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圈>潮汕文化

潮语与马来语的“双向奔赴”

2024年01月30日 13:42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


潮语里的借词,来自英语的不算最多,最多的是马来语借词。小时候我就学过一首歌谣(或曰几句顺口溜),据说曾在民国时期的侨生中流行过的:

 

据动角,坐啰喱,咕朱律,啉糕啤,住(diu7)客栈,免现钱。

 

前4句就有4个马来语词(“啰喱”源于英语lorry,但也是经过新马华侨传进潮汕的)。所谓的“住(diu7)客栈,免现钱” 是由其富商家长寄批(汇款)结账。

 

描写流浪汉生活的有:“所食薰囝蒂,所眢(ngh8)五骹结。”

 

描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说:“家里(lai6)无镭,三顿食水。”

 

描写泰国的鳄鱼凶残说:“暹罗峇囝,有人食人,无人食影。”

 

这些歌谣、谚语中,就有“动角、朱律、五骹结、镭、峇囝”等马来语词。新马著名南洋史专家许云樵教授在其《十五音研究》一文中,曾经描写了这种现象:

 

《十五音研究》不仅涉及语音的问题,还涉及词汇的问题:“这里所谓的大众语非是一种统一的语言,而是南洋各地,其来源极庞杂的一大群语词,内中有中国话、马来语、暹罗话、英国话、荷兰话等。”(其中的第一、二类是汉语词和马来语词):

 

第一,中国语词。例如:唐山(中国)、番仔(土人)、红毛(欧美人)、头家(店主或富户)、阿舍(纨绔子)、财副(书记)等;

 

第二,马来语词。例如:羔丕(Kopi咖啡)、榴莲(Durian)、镭(Duit钱)、石呖(Selat海峡)、都隆(Tolong相助)、沙哩(Sari铅皮)等。

 

造成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言混杂现象的原因是华人移民到新马谋生的太多了。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目前有约75%的人口为华族。其中40%是福建人,20%为潮州人。2021年11月5日新加坡潮州节开幕式上,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讲新加坡潮人是第二大方言族群,人口有58万3963人(2020年人口普查数字)。而马来西亚华裔人口约670万(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0%强),其中潮人人口约占11%,也即67万。新、马人口加起来就有120多万,而且在经济、文化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语言的混合使用是常见的情况。新马的华人个个都是语言家,会四五种语言(方言)“易过食碗水”。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语言(方言)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从新马带进来“唐山”的马来语词还如(以潮语拼音从A-Z排列):

 

阿铅(ayan):潮音a1 ing5,铁丝,如“阿铅箍(kou1)”(铁丝编成的箍儿),可以用于箍木桶,也叫“桶箍”,小孩儿也用来滚铁环玩。

 

揞佮(agak):潮音am1 gah4,原义是估计、推测。潮语说“就头揞佮”,就是说瞎猜、毛估的,没个准儿;再引申为随便对付过去。agak-agak在马来西亚的潮语中还有“差不多”的意思,好像没有传过潮汕本土来。

 

巴礼:潮音ba1 loi2 ,修理,收拾。如说:“个时钟无用去,着挈去时钟铺巴礼(这个钟坏了,得拿去钟表店修理)。”

 

朵隆(tolong),潮音do1 long5,多指饶恕、请求帮助的意思。

 

动角(tongkat),潮音dong6 gag4,指拐杖。

 

咖哩(kari),潮音ga1 li5,指一种食材香料,印尼和马来人多用,咖喱类食品著名者如“咖喱鸡”“咖喱面”等。

 

干茼(kentang),潮音gang1 dong5,指土豆(马铃薯),潮汕有著名小吃“干茼馃”。

 

糕啤(kopi)潮音go1 bi5,也作“龟啤”(gu1 bi5); 咖啡店叫“糕啤店”。

 

咕哩( kuli),潮音 gu1 li2 ,源于英语的coolie,即苦力,打工仔。也指苦力活,如说:“伊在米铺食人个咕哩(他在米店干苦力活)。”

 

龟精(kucing),潮音gu1 zian1,本来的意思是猫,多用为女人的土名,取可爱的意思。本土潮语骂小女孩为“龟精囝”,带有溺爱的味道。

 

儗(tingagila),潮音ghi6,马来潮语也叫“丁甲儗”,指傻。

 

椂(rod),潮音log4,一小段棍子马来语叫一“椂”(rod)。潮语借用后引申也指物件、身段,一般用来形容较大的,如说:“伊椂物过大,成二百斤(他块头很大,得有两百斤)。”

 

啰啲(roti),潮音lo5 di1,源于印度淡米尔语,原指印度煎饼,后来被用来指各式各样的西式面包。华侨带回来的“啰啲”,是一种上面涂上多色奶油或砂糖的小饼干。

 

镭(duit),潮音lui1,指钱,铜币也叫“铜镭”。“鄙相”人掉进钱眼里、小气得很说:“个镭看做大铜锣”。

 

五骹结(kaki lima)潮音 ngou6 ka1 gih4,马来语是kaki lima,lima是“五”的意思;kaki是英尺。“五骹结” 是东南亚骑楼设计的特色,一整排两层以上的商店底层店面前,留出五英尺宽的地方供行人行走,以避风雨。马来西亚华文多写作“五脚基”,潮汕本土多写作“五脚砌”。

 

沙茶(sate),潮音 sa1 dê5 ,一种食材香料,沙茶酱、沙茶沫,沙茶馃条(干馃)是著名的小吃,沙茶炒牛肉是著名的家常潮菜。英语翻译为satay。

 

砂哩(sari),潮音sa1 li5。有人认为sari 来源于shield,本指铁皮保护层,白铁皮做成的水桶叫“砂哩桶”,用白铁皮制成的用来遮盖屋顶的铁片叫做“砂哩片”或“砂哩板”。

 

舒佮(suga):潮音su1 gah4,偏好,自己愿意,如说:“我舒佮爱(是我偏偏要)。”

 

朱律(cerut),潮音zu1 lug8,雪茄,源于马来语cerut,有专家认为马来语是借自葡萄牙语的。

 

有不少东南亚地名,其实也是翻译自马来语的,我小时候就知道有“暹罗实叻胶拉巴”。暹罗,大家都知道是泰国的旧称;实叻,也写作“石叻”,潮音sig8 lag8(实力),来自马来语selat,指新加坡,也叫“石叻埠”;胶拉巴(Kelapa),也作“加拉巴”,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的旧称。过去潮人“过番”是以泰国、新马(过去不分,只是一个国家)和菲律宾为主,现在也是这三(四)个国家的潮籍华侨华人最多。

 

此外也还有“婆啰洲”,跑得很远,不见踪影,有的说“走到婆啰(puh4 luh4)洲”。

 

反过来,马来语借用汉语或华人方言的词语也有不少。除了作为食物的tauhu(豆腐)、yongtahu (酿豆腐)、taufufa(豆腐花)、tauge(豆芽)、cakui(炸鬼,油条)、popia(薄饼)、kuihteow(粿条)、mee(面)、bihun(米粉)、teh (茶)、cawan(茶碗,引申为喝热饮的杯子)、pisau(匕首,马来语用以表示刀)、teko(茶壶,闽语)、singse(先生,闽语,指江湖郎中)、mopit(毛笔)、kaw(厚,浓的)、angpao(红包)等。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