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圈>潮汕文化

沟南社区做响“红色侨乡+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农文旅多维度发展新模式

2024年02月02日 11:47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许玉璇


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沟南村,地处汕头、揭阳、潮州三市交汇处,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这里文化积淀深厚,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村庄风景秀丽,是可供研究潮汕历史文化、考证潮汕历史沿革及开发汕头文旅胜地的古村落,2019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沟南是著名侨村,早年,不少村民乘红头船从事海外贸易,从沟南的糖房园运出的糖食批发到新加坡、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曾经“甜了半个番畔”,经济的繁荣也让沟南成为富庶之地,有“金沟南”之称。20世纪80年代,侨胞及旅港乡亲回到家乡,捐资助农、建设学校及医院等公益项目,以赤子之心报效桑梓。

 

近年来,沟南在乡村振兴中不断发展,乡村面貌大为改观,成为市民喜爱的一处旅游胜地。村里的古建筑、古榕树及乡风文化也得到较好的传承保护,成为侨村永远的乡愁印记。同时,沟南社区积极推动发展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文化创意旅游村,通过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做响“红色侨乡+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网红打卡生态农业新名片。

 

深耕红侨文化打造红色侨乡

 

走进沟南社区,迎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照壁,上面刻有鲁迅先生题写的“沟南许地”四字,照壁后面是一幅精美的潮州麒麟嵌瓷,对向着沟南社区的东门。

 

进入东门,只见一方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湖边一排高大的榕树,这里便是兰桂湖和尚书街。榕树大多有上百年树龄,根如蟠龙,树冠参天。沟南社区工作人员许瀚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居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完善,村里的30多棵古榕树也全部被精心保护了下来。其中有一棵榕树被村民称为“天恩公树”,传说是飞鸟衔来的种子掉进村民祭拜天恩公的香炉中,随后生根发芽而成参天大树,是村里最古老的榕树。如今,古榕树边搭建有凉亭,村里老人在这里休憩,孩童在树下玩耍,一片欢乐祥和景象。

 

古榕树旁的“尚书街”,一边临湖,一边是连片的古民居,古民居立面绘制了很多有着各种文化内涵的墙绘,像“大池乌鱼”“标豆狮”“潮汕七日红”等。“大池乌鱼”是沟南特产之一,兰桂湖俗称“大池”,自古盛产乌鱼,不但肥美且没有“土味”,闻名远近;“标豆狮”是村里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的一项民俗活动;“潮汕七日红”墙绘讲述的是本村的革命烈士许怀仁、红色将领许卓的故事。

 

与“潮汕七日红”墙绘相邻,有一条古老的巷子,上面写着“糖房巷”,两侧有对联“糖聚今昔千秋业,房承内外永世盛”。据《沟南许地风情录》记载,糖房巷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前有一个占地约一亩的糖房园,是一座土木楼结构的大型商铺,收购来自天南地北的糖食,商贩来这里批发后,有很多被运到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地,部分村民也因此移居东南亚各国做生意。

 

沟南社区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文化”与“侨文化”兼具,近年来,沟南社区按上级要求,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侨元素,讲好侨乡故事,打造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示范线项目,建设潮汕路至沟南社区游客中心及东发路(青年路)沿线景观及风貌提升,沟南社区至兰桂湖环湖景观及周边田园、老厝区的风貌提升两个重点项目;将乡村景色、农家乐、果园串联起来,修缮“兰桂湖”尚书街古民居立面,绘制关于“红侨”元素墙绘,积极推进兰桂湖两旁“党建+法治公园”、爱国教育树廊建设,改善乡村风貌,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三清三拆”塑新貌换新颜

 

徜徉沟南社区,每个角落都整洁有序,不时可见公园、文化广场,还有各具特色的“四小园”,村居民屋被簇拥在绿意盎然的美丽环境之中。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月浦街道和沟南社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改变村容村貌,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完善基础设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雨污分流建设等行动。

 

许瀚介绍说,村里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打造生态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及“四小园”小生态板块,不断美化靓化环境。目前村里已利用荒废的宅基地、猪寮等建成13个四小园,还有另5个正在筹划建设之中。这里的四小园,有不少被开辟成菜园,由居民日常养护,种植当季蔬菜瓜果,非常吸引来村里游玩的游人。

 

2018年,沟南社区被列入美丽乡村第一批建设项目,项目共投资近600万元,进行三清三拆,拆建并重,完成排污工程、路面硬底化工程、村道路亮化工程等8个建设项目,使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沟南社区开展农村“厕所革命”行动,规划选址建造了6处设施完善的公厕,同时开展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实现生活污水纳管纳渠,污水、雨水分流排放,同时清理村巷道、排水沟,平整路面,大大改善社区生活环境。

 

“百千万工程”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带

 

去年底,金平区重点建设打造的月浦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在沟南的兰桂湖畔吹响开工号角。经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沟南将被打造成更具韵味、更有活力、“湖光山色”的文旅融合区,这个近800年古村落也将迎来再一次美丽蝶变的大机遇。

 

记者在兰桂湖南岸看到,湖岸景观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之中。据月浦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规划,月浦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8.5公里,将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小微污染水体整治、统筹道路升级、碧道建设等项目,提升乡村整体品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以“人文月浦,食品之乡”为主题,其中的示范带精品段长约3.8公里,西起大港河东岸,经沟南许地、南干渠、潮汕路,东至金馨粤东博览中心。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沟南古村落将通过活化古建筑及民居、改造农田等,将兰桂湖、田园综合体、河流生态廊道、人工渠等景观节点串珠成链,形成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并重的特色示范带,实现现代乡村农业多元发展的新思路,构建农、文、旅多维度发展的新模式。兰桂湖南岸计划新建游船码头、钓鱼台、观景台、拱桥等设施;兰桂湖沿岸将增加栏杆、亲水平台等设施,还将利用复绿的荒地打造浅水露营区;通过整合沟南片区零碎的土地资源,计划开发用地面积40余亩的食品大健康产业园,打造示范型的村级工业园,带动村居土地增益创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沟南许地”多古祠

 

“沟南许地”保存下来的古祠民宅众多,有许氏宗祠、世祜许公祠、许氏莲祖家庙、大夫第、儒林第、慎余居、三希处等等,沟南许地传统民居建筑群(沟南许氏宗祠、世祜许公祠、许氏莲祖家庙)被列入汕头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许氏宗祠是祭祀许氏祖先的地方,现也作为沟南历史文化展馆。祠堂门楼内外,有不少鼓励子孙上进的儒家传统诗文祖训,正门石鼓两旁则刻着家族历史的颂歌。祠堂中设有历史文化展榜,展示沟南许氏家族一批爱国敬业精英事迹。

 

祠堂经多次重修,保留有石雕、木雕、嵌瓷等大量代表潮汕建筑特色的工艺。祠中挂有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御笔所书“福”字牌匾,为礼部尚书许应骙所立。最独特的是祠前大埕,一直保留沙塗地,而没有铺上水泥地。许瀚介绍说,祠前大埕每逢下雨就泥泞不堪,村人行走不便,外人更不理解,所以有“有能起祠堂,无钱打灰埕”的戏说。但实际上这是祖上的约定。传说当年建祠堂时,风水先生说沟南正好处在“活蟹地”上,特意将宗祠选址在“蟹嘴”,为让“蟹嘴”留有气口,所以只能用沙塗铺地,保持风水灵气。近年在沙塗地上铺上地毯,既保留了乡俗,又美化了村居。

 

枝繁叶茂世代人才辈出

 

沟南古地名为“紫菔陇”,全村皆姓许,潮郡许氏八十三世子孙许弘烈(北宋潮汕明贤许申后裔)于南宋末年来此创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历代英才辈出,人杰地灵。清嘉庆至光绪年间该村有进士和举人20多人,更有一门三杰(清光绪年间工部礼部尚书许应骙、许应锴、浙江巡抚许应鑅三兄弟);历史人物有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抗英功臣许祥光、北伐军大元帅前卫许崇年;革命烈士有红军将领许卓、潮汕“七日红”革命烈士许怀仁等;商界奇才有桂利行创办者许世祜、曾任汕头商会会长的许乃诏;文化界则有学政名士许梦榜、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学前校长许崇清、现代科研双星许慧君与朱光亚夫妇、中大港澳研究中心主任许锡挥教授等。

 

清同治年间,许氏家族第十八世孙许世祜获悉汕头开埠为通商口岸,遂把他在附近各地所有商号陆续迁至汕头,设“桂利行”,经营纸业、漆类、土特产等,在小公园一带拥有17间铺号。后许世祜又大胆开拓海外贸易,在海外设桂利分行号,如越南有“桂利芳”“桂发”,香港有“桂茂”等,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澳洲都有商行,子孙遍布世界各地。

 

清乾隆年间,沟南村的第十六世裔孙许拜庭在广州艰苦创业成为广州著名盐商,定居高第街,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广州高第街许氏凡中举致仕者,均回故里沟南村的许氏宗祠前树“光宗碑”。直到今天,广州高第街子孙后代仍保持着回沟南许地祭祖的传统。

 

许氏家族史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印证,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上的各种发展轨迹都在这个大家族中得到反映,被史学家称为“近现代史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关于该家族有关历史的影视书籍不少,如电视连续剧《千秋家国梦》、长篇历史小说《广州第一家族》等。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及海内外乡亲共同奋斗,兴农办工,修路建校,百业俱兴。香港实业家、社会活动家许伟就是旅外游子中杰出的代表。许伟是沟南许氏家族第二十一世孙,生前任香港、澳门潮商会董事及会长。改革开放之初,他多次捐资支持家乡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就支援家乡农业生产化肥10吨,捐助沟南小学等公益建设10万元,捐款6万元支持庵埠华侨医院投建,持续七八年每年资助庵埠广济善堂善款上万元,还向原金园区教育基金会捐款20万元,捐建汕头体育馆15万元等。

 

独特“标豆狮”凝聚乡愁

 

沟南社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各种民间风情习俗、民间文艺亦传承至今,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正月元宵游灯、正月二十标豆狮、端午赛龙舟等传统习俗。

 

标豆狮是沟南社区独特的民俗活动,自明末清初延续至今。每年正月二十日这一天,外出游子纷纷回乡,参加标豆狮活动,村中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备祭品,大大小小的豆狮有的几斤,有的几十斤,形状各异,栩栩如生。村中文人以潮汕民俗祈福内容为每样祭品“作四句”,让村民竞标(按金额或数量),村民们按各自心愿投标,祈求在新的一年有好运气,得偿所愿。这一有着鲜明地域情结的风俗,经口传心授延续至今,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良好祝愿。近年来,为达到同心同德、邻里和睦、共同富裕,由民众自发组织,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每年轮流若干村民为值年理事会理事,形成一个集体民俗群众文化活动。

 

沟南的端午赛龙舟远近闻名,社区专门成立了一支专业的龙舟队伍参加市区的龙舟竞赛。沟南东门旁还专门辟有龙舟屋,安放龙舟。

 

在近期的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项目中,还专门融合了赛龙舟、标豆狮等民俗特色活动,以文旅为基底,整合乡村资源,做活旅游文章。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