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圈>潮汕文化

樟林“苏北校友”盘活公共文化空间,彰显乡村人文之美

2024-05-29 00:09:00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陈珊娜


澄海区樟林乡间有一座200多年历史的“大夫第”,曾是苏北中学校址,与旁边的省文保单位“风伯庙”相通。这片建筑古朴大气,其间草木葱茏、繁花似锦,还有奇石点缀,被一群苏北中学校友作为活动根据点,以“爱乐团”“太极园”“文史室”“书画社”“旗袍队”五大版块开展活动。他们扎根乡土,办刊物、广纳贤才、和谐邻里,“盘活”樟东公共文化空间,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当地的乡村文化生活,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42218_507aa034-f621-4add-8d74-2100978a4806copy.jpg

旧舍展新颜,“苏北精神”薪火传

 

近日,记者来到樟林古港,探访这群热爱生活、热爱文艺的苏北中学校友。据了解,澄海苏北中学创办于1946年,由爱国民主人士陈卓凡发起创办,首任校长是王鼎新(岭东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育人殿堂。

 

在“大夫第”中,记者见到了这群以陈汉杰为首的苏北中学校友“领头人”,他们以“70后”“60后”为主,尽管头发花白,但都腰板挺直,精神抖擞,热情洋溢。陈汉杰今年70多岁,退休前是澄海东里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

 

陈汉杰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他们凝聚樟林港东陇埠的苏北中学校友,倡导“奉献精神”和“抱团精神”,打开思路,欢迎当地乡亲和对本土文化艺术活动感兴趣的人加入,让这里的校友活动焕发新的活力。通过不断宣传和发动,如今参加活动的人已经从原来的20余人发展到200多人,年龄跨度从30多岁到90多岁。他们风风火火干了“10件事”,成立联络处,筹备校庆活动……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在校方大力支持下,共同抢救原本年久失修、残破不堪的旧校舍“大夫第”,通过植树造绿,园林布景,把老校舍打造成美丽的花园式活动场地。

 

他们以“大夫第”为据点,拓展活动空间,下设“爱乐团”“太极园”“文史室”“书画社”“旗袍队”五大版块开展活动,适合各层次、不同爱好的校友及社区群众的需求,活跃大家的精神生活。并且常态化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负责书画社活动的陈鹏也是领头人之一,据他介绍,由于人数众多,也受场地限制,他们按学校的模式,在一周七天里,每天安排不同的“主题”,比如周日是爱乐团的声乐训练;周一至三,以及周五,是舞蹈队的排练和活动;周四是文史活动,有时候是讲座,有时候是探讨祠堂文化等;周六是太极园活动和潮曲清唱活动。大夫第的日常就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由于人才济济,再加上心有热爱,校友们的节目品种多质量高,经常受邀参加各类活动,每逢樟林古港片区或是镇里举办各种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发扬“苏北精神”,尽展苏北校友的风采。

 

活动展风采,“苏北校友”名声扬

 

“今年为庆祝三八妇女节举办活动,市妇联听说我们的爱乐团节目精彩,于是特邀我们参加。整场演出共10个节目,我们就贡献了2个。节目《红头船》中,我和爱人扮演老华侨夫妇桑梓情深,在回乡探亲的过程中投资建设美丽乡村。当时现场感动了很多人,不少老年人还边抹眼泪边赞叹‘节目真好’。”陈汉杰自豪地介绍道。由于爱乐团的节目紧跟时代脉搏,弘扬社会正能量,老百姓喜闻乐见,声名远扬,因此前来邀约的人络绎不绝。每逢有节日庆典或民俗活动,大家总会第一时间邀请他们,比如樟林当地的火帝庙活动,日前东里镇举办的歌咏比赛,还有最近在程洋冈举办的龙舟集市……

 

爱乐团副团长陈静音说:“我们爱乐团自从2017年成立以来,继承苏北中学的传统,经常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曾获得东里镇三八红旗手单位光荣称号,获得区文化局主办的广场舞比赛二等奖,全民健身广场舞比赛三等奖等。虽是业余,但团员们热情洋溢,还积极参加各种类型慈善活动演出,经常送文艺到基层,到革命老区,坚持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几大版块中,如果说爱乐团是最亮丽的名片,那么从2007年成立至今的太极园历史最久,而且人数众多,有一百来人,最有名的是‘太极扇’,每次演出,阵容整齐划一,一招一式严格规范,场面特别震撼,掌声雷动。还有书画社也是十分活跃,成员们除了平时自己在家创作,每月还会在书画社集中创作,并举办书画展。”陈鹏认为,各个版块各自精彩,也相互扶持。比如去年文史室在到革命老区大坑村等地调研采风回来后,还根据当地红色故事,为爱乐团供应源源不断的素材,爱乐团在红色戏台表演了《十送红军》舞蹈和《李梨英颂歌》潮曲小组唱等节目。

 

令人惊叹的是,校友们形成了一个特别有纪律和责任感的团体,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年有部署、月有计划、日有安排”,他们有严格的值班、值日和值勤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每天的“工作”也都安排得明明白白,7年来,各种活动均登记和整理成表格,方便查取资料,还有照片存档。

 

文史有特色,“苏北文脉”代代传

 

樟林古港在历史上是粤东地区的重要港口,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红头船”的故乡,这些历史背景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栖身于这片沃土的苏北校友,受文脉滋养,尤其是以文史研究为主的文史室蓬勃发展,成员们更是如鱼得水,挖掘乡土文化,研究祠堂文化,每晚有线上谜语竞猜活动,举办各种主题的讲座,并撰写了一批有深度、有广度,又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学术文章,不仅涵盖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刘兴壮是文史室负责人之一,他创作的《潮汕老行当之月窟豆芽》《樟东路暗芒天后宫奇闻轶事》等文章,均备受好评。陈鹏同时还是汕头市侨批历史研究会会员,著有《夜泊东陇河》以及论文《风伯庙考》等,最近还参与撰写潮汕华侨近代史。文史室屡出佳作,无不体现了这群文史爱好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陈汉杰告诉记者,文史室还特别邀请了林伦伦教授任顾问,书画社邀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春盛任顾问。由于学术氛围浓厚,成员们的研究工作深入而细致,他们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梳理、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对苏北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整理。在祠堂文化方面,他们深入研究了祠堂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为保护和传承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大夫第内有一石题“桃李源”,石边栽有桃李,此时正硕果累累,苏北校友们说“饮水思源,桃李天下”。很多人好奇地问陈汉杰已七十多龄,为何还为此每日奔波,他想了想说:“因为我是老党员,不忘初心,不忘恩师,不忘母校,发扬苏北精神‘抱真守正,弘志敏学’。”在苏北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桃李源”内太极健身、歌舞翩跹,书画文史,满目灿然,“盘活”了乡土文化空间,演绎了青春不老的快乐华章。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