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圈>潮汕文化

红色之光映照名人故居

2022年01月28日 17:31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许玉璇 林少然


99843_980ddd95-a1f4-4305-bf14-0e8067ab1390copy.jpg

宗传公厅是一座防盗性能较强的火星门楼水局四合院

 

澄海后沟村是著名侨乡,更是一个“红色侨乡”。历代华侨为家乡建设无私奉献,特别是水电设施和路桥建设,大多得到华侨的倾力支持;后沟是澄海最早用上自来水的村子,华侨建路之多也位居隆都侨乡前列;村里至今仍保留着不少沧桑的百年老屋,是华侨出资所建,每一座老屋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动人的华侨故事。抗战时期,后沟的抗日宣传有声有色,华侨青年纷纷回乡抗日,他们文武双全,在革命高潮时能拿枪打仗,低潮时则以教书等文职为掩护,有多位归侨后来成为我国各方面的建设人才。

 

在后沟南厝,有两座名人故居相向而立,一是知名华侨许赞钦祖宅,一是革命人士许秩西、许敦保、许鉴明祖宅(他们的祖上宗传公和宗备公是兄弟俩),是后沟一个典型的“红色华侨家族”:族人在海外用勤劳和智慧积累财富,回家乡兴建屋宇、修建堤围造福后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族人纷纷回国参加抗日,后又为解放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族人更是为家乡的建设尽心尽力。这个华侨家族,用几代人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桑梓情怀。


 99843_c0baa0e0-2ee9-40ea-8b2a-cdf0c719d5bf.jpg

许秩西和许敦保祖宅是一处红色革命旧址

 

侨宅探寻

 

多次重修,建防水防盗宅第

 

宗传公家族最早的建筑“宗传公厅”建于乾隆末年,是一座防盗性能较强的火星门楼水局四合院,主厅为两层结构,在厅前走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方形逃生楼井,据说是用来防御水灾的,可以在涨水时逃生上楼,也可以通过这个楼井搬运货物上楼。


 99843_732cc455-b51f-49f9-888c-fba5fed214fd.jpg

宗传公厅经多次重修,历经百多年风采依旧

 

虽然老屋建造年代久远,但宗传公厅整体看上去却并不显残旧,二楼屋梁上的装饰图案仍清晰可见,色彩明艳。据当地文史爱好者吴沛锋介绍,这是因为这座侨宅经过了多次重修。光绪年间,后沟乡水患严重,村民深受水困之苦,有时一困就是近月,后来纷纷在各间房屋二楼开了楼井。宗传公厅于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将厅前走廊延伸为半拜亭滴水形式,并设置了两个逃生楼井,后来还增建了两间栈房,用来囤积货物。

 

在宗传公厅的东南侧,还有另一处宅第。因宗传公在宗辈兄弟中排行第三,其派下子孙皆称“三房内”,宗传公厅俗称“三房内老厝”,东南侧的宅第则俗称“三房内新厝”。

 

宗传公第四代后人许若道兄弟联手拼搏,创业有成,这个家族的造屋史,也从这一代人走向了鼎盛时期。

 

1903年,许若道兄弟在泰国经营获得厚利后,为改善族人居住环境而增建了三房内新厝。吴沛锋介绍说,这座宅第是由一落中门五过间下山虎宅第,和一落双如意门五过间下山虎宅第相抱的大院,像一对兄弟,一人躬身作揖,一人双手扶着对方肩膀的姿势。从建筑格局上可以看出兄弟之间相互团结、肝胆相照的寓意。双如意门宅第那一落,两侧房间各有一个斜开着的枪孔,是看家护院,瞭望和开枪用的。二楼有走廊栈道与宗传公厅相连,更楼和栈道有专人守更,发现盗贼可以灵活联络,这一连串的防盗设施将整个宗传公建筑群保护得严严实实。

 

据介绍,整座大屋因自然灾害,在1918年和1922年均重修过。2000年,第八代后人许田、许泰也曾回后沟乡维修祖屋。这座宅第走出多位名人后代,是知名华侨许赞钦、潮剧名角许云波故居,宅第大门口及前厅挂有许赞钦的生平事迹简介。

 

建成三房内新厝之后,若道兄弟又兴建了宗传公祠,于1906年落成,用于家族祭祀。兄弟又在老宅南面附近觅地重建了三座并排的宅第,村里人称之为“三落”。至此,宗传公家族造屋史告一段落,彻底解决了族人人口众多住房拥挤的问题。

 

“三落”并排,犹如兄弟牵手同心

 

三落占地约1100平方米,中间为智祖公祠,左右各接一座大夫第宅院,“三璧联珠”如兄弟牵手连心。据居住其中的后人介绍,三落建成时面向大片农田,宅第大门有三级台阶,高门大院,十分气派。


 99843_fc767533-04ed-41d1-b043-50995ae7c241.jpg

三落一字排开成“三璧联珠”

 99843_a24ffbf0-97d5-41f4-b64c-7c3fd60df3be.jpg

三落两侧的大夫第均为四点金格局,门楼气派又雅致

 

在智祖公祠的一处壁画上,可以看到这座宅第建成的年份为“丁未”,也即是1907年。

 

吴沛锋告诉记者,三落的建筑极具年代特征,像门楼肚上的装饰图案,是以嵌瓷绘制的花草图案;大厅拜亭上栩栩如生的木雕狮子和螃蟹,寓意“万事吉祥”和“财丁科甲”;大厅顶梁上绘制了精美的百鸟图、百兽图,称为“红肚腰”;门楣上用浮雕绘制了书卷、鸡毛、令箭、书信等代表祥瑞和文化的“花锦堆”,都是晚清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装饰特色。


99843_fa995bff-8c78-4ce5-bc9c-eb0aa2b4dd9b.jpg

 99843_4d1da636-2fbe-4252-a10a-a4d0534fa5bd.jpg

三落的建筑极具晚清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装饰特色

 

三落两侧的大夫第均为四点金格局,各有两廊子孙巷。大夫第的前厅扇门木雕精美且保存完好,宅院为中西合璧装饰,屋檐厝角依稀可辨各种嵌瓷造型,气派又雅致。

 

留存记忆,红色侨宅辟为革命展馆

 

与宗传公厅对向的许秩西和许敦保祖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宗备公(宗传公的兄弟)的子孙建造。据介绍,这处祖宅刚开始建造时是七过间巷厝格局,俗称竹竿巷。其后家业越来越大,兄弟分家,遂将祖屋改为两座二层洋楼的下山虎宅第,每座各有正厅一间、左右抱厅房带格子各一间,南厅、北厅各一间。其中,南座历代祖先经营瓦窑和盐业,光绪年间增建南侧的栈房、花园和井台。

 

这里既是一座侨宅,也是一处红色革命旧址。2021年,这处华侨祖宅由其后人无偿捐献给汕头市政府,现已辟为“许秩西、许敦保、许鉴明祖宅”展馆,展馆中展出了革命人物许秩西、孙庆生、郭惠媛、许曼儿、许敦保、张惠贞等的革命事迹。

 

华侨故事

 

同心合力 出资为家乡修建堤围

 

在宗传公厅里至今保存着一个宽近两米的超级大算盘,据说宗传公家族子孙以经营砖瓦和大米为主业,每年都会在大公厅前悬挂大算盘,公示本族一年中的收成,再折成股东红利,把红利分成给各房。

 

同心合力,有福共享是这个家族的传统。清光绪年间,后沟乡崩堤,连年大水,霍乱疫病流行,村民度日艰难。许若道共有六兄弟,他们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其中一兄弟留守家中,五兄弟下南洋谋生。他们在泰国艰苦创业,慢慢有了自己的火砻——“道泰”米廊,后又从家乡出口红糖到泰国,生意越做越大。经济富裕后,许若道兄弟马上回家乡建造宅第,分给兄弟族亲居住。

 

更难能可贵的是,许若道兄弟当时因崩堤而被逼下南洋,事业有成之后,在回乡改善自家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出资为家乡修建堤围。三落的建筑称不上富丽堂皇,就是因为若道兄弟将有限的资金腾出一大部分,全资捐建了后沟“围堤仔”,既永绝水患,更为乡亲后代造福。

 

后沟村民许能浩老人回忆说,由于隆都三面环水,“常年冲决为田庐害”,历朝历代的隆都先贤们急公慕义,率领隆都民众治韩抗洪,留下一曲曲治水歌流传后世。其中就有许若道兄弟出资修建后沟堤围的故事。由于许若道兄弟反哺家乡,慷慨捐献,故其祖父大进公、父亲兴智公和许若道皆获授大夫官衔。

 

投身革命 异国身陷囹圄仍坚持斗争

 

后沟村第一书记陈镇锋告诉记者,说起这个家族的红色历史,不得不提的就是宗备公第五代后人许秩西。许秩西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先后在后沟组织农会,参加全县武装起义,秘密在乡丽泽斋建立小型兵工厂制造土炸炮等,并任地下交通员。为此,后沟先后遭三次“剿乡”,许秩西被悬赏抓捕,据说当时汕头悬贴了“抓住许秩西赏大洋五百元”的赏格。形势险恶,组织让许秩西偕妻子孙庆生等同志转移到泰国避险。在曼谷,许秩西负责印刷工会的领导工作,参加反帝大同盟。1929年1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泰国狱中仍坚持斗争。1938年遇泰国国王大赦出狱回到家乡后,许秩西又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先后在后沟小学、隆都中学等地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青抗会”“战时服务工作队”,与妻子孙庆生创办“隆都华侨抗日救护训练班”,发展党员。抗战胜利后,因身份暴露再次出国避难,到越南开展东南亚华侨工作。1950年1月,许秩西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共澄海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澄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等职。任职期间,他积极动员华侨捐建澄海“三桥”(外砂大桥、莲阳大桥、东里大桥)、公园,动员谢易初先生等侨胞兴办华侨中学和白沙农场等,并积极争取解决侨眷、归侨生活困难,以及落实侨房政策等问题。


 99843_d664939d-515b-4058-85f2-18ba97685530.jpg

后沟村第一书记陈镇锋介绍许秩西的革命事迹

 

许秩西的妻子孙庆生与许秩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对生死与共的革命伉俪。1928年她随夫流亡到泰国。许秩西被捕入狱之后,孙庆生连续五年坚持探监,为同时被捕入狱的三十多位同志送食品药品。1934年由党组织安排回国到广州学医,毕业后先后在莲下的程洋岗和铁铺的石坵头开设孙庆生医局,作为地下交通站,为革命同志沟通信息提供掩护。由于长期奔波劳累,1941年因病去世。

 

许秩西的族亲、宗传公第七代后人许自堂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青抗会”参与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发展共产党组织等工作,并参加抗日文艺宣传队,到澄海各地巡回演出。他还和另两名革命同志在隆都中学以开设合作社卖文具为掩护开展活动,为党组织提供资金。他们为筹措经费,节衣缩食,常常想方设法拿家中的钱及稻谷支援地下游击小组。1947年南撤到泰国暂避。翌年回国后,许自堂任十五乡武工队长,参加隆都武工队借枪、募粮等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蓬区副区长,澄海县银行行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委秘书长,汕头市委统战部科长,汕头地区侨联主席,汕头市侨联副主席等职。

 

在革命族人的影响下,海内外族亲纷纷投身革命,像许秩西的第二任妻子郭惠媛,女儿许曼儿,族人许鉴明、许敦保、许楚欣等,都是积极坚定的革命同志。

 

在三落采访的时候,居住在这里的后人告诉记者,一位前辈曾跟他们说过,战争年代三落的阁楼里经常藏着中共地下党人,家族中有不少地下联络员,常为地下党人送水送饭。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许秀莹告诉记者,1947年至1948年,地下党组织注重妇女工作,曾在后沟三落办妇女识字班,识字班的妇女骨干还以“救济穷苦人”的名义组织募粮和募寒衣支援武工队。

 

心怀家园 捐建多项基础设施

 

许赞钦为宗传公家族第六代后人,他少小离乡,艰苦创业,先后旅居泰国、柬埔寨等地,后定居香港。他乐善好施,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澄海华侨志》专门记录了他为家乡作出贡献的事迹。

 

上世纪50年代,在族亲许秩西的发动下,许赞钦捐资后沟乡购柴油机建了后沟第一个机械排灌站,还为澄海“三桥”建设捐赠了大量水泥。他还赠送后沟乡发电机一部,并捐款支持家乡电灯照明、自来水建设,独资为家乡捐建了戏台。他多次向原澄海县教育基金捐款,此外还曾为梅江大桥建设捐款。


 99843_a167439d-0acc-45e5-b688-3f73e29ec6a2.jpg

宗传公厅展出许赞钦为家乡作出贡献的事迹

 

爱国爱乡的家风代代传承。1949年前后,许赞钦的女儿许允青、许允丹先后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事业。许赞钦的儿子许允鑫为柬埔寨国会华裔议员,许允庄为美国夏威夷中华总商会主席。1962年秋,许允鑫曾专程回后沟探亲;孙子许田、许泰,分别居住中国香港、加拿大,2000年曾回后沟维修祖屋。许赞钦的外孙儿马明哲是平安集团董事长,去年11月陪同母亲许允丹回到久别的后沟家乡,母亲当年的闺房就位于三房内新厝。

 

捐赠祖宅 助力红色侨乡建设

 

去年,省潮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美博会主席马娅女士按其丈夫麦保尔先生的遗愿,无偿向汕头捐赠4万余封侨批档案;同时还代表家族后人,将后沟一处祖宅的使用权无偿捐赠给家乡汕头市政府。马娅女士是许秩西的外孙女,许曼儿的女儿,她和女儿麦琳琳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近日,许秩西的二女儿许秋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她告诉记者,捐赠祖宅是家族的决定。因家族后人觉得将祖宅捐赠给政府,可以更好地保护好这处红色遗址、华侨旧居。

 

许秋儿告诉记者,1950年,父亲许秩西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一家人从越南回到祖国,那一年她正好十岁,在家乡隆都区后沟乡虽然只生活了一年,但却成为她一生美好的回忆。她说,从我的父母辈开始,在一百年的岁月里,四代人赓续红色血脉,家族亲人的血液中一直流淌着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

 

许秋儿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家族决定把红色华侨祖宅的使用权捐赠家乡汕头市政府,她和外甥女马娅还在去年4月给市有关领导写信,表达打造“红色侨乡后沟村”的想法。去年6月,她和家人应邀回到阔别七十年的故乡,参加澄海区在后沟村举行的“打造红色侨乡 推进乡村振兴”宣传推介活动启动仪式。她说,作为一个八十有余的老人,能够以这种方式重回故里,这份深情难以言表。她说,“打造红色侨乡”是家族子孙后代的一个心愿,是对这片红色土地的一份热爱,是对先人的敬仰与追随,也是与父母亲前世今生的缘。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