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圈>潮汕文化

祖先多是“衣冠南渡”的中原望族,潮汕许多年俗与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一脉相承

2022-01-30 08:41:00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张泽华 黄浩瀚


随着一批批潮汕人过番出洋到异国他乡打拼谋生,他们在海外依然保持着家乡的风俗习惯,传承着许多春节传统习俗,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潮汕传统民俗文化。

 

儿时,盼星星,盼月亮,盼的是每年新春佳节来临。缝新衣,穿新鞋;宰大猪,买鲜鱼,等待父母给些压岁钱!

 

在潮汕人心目中,春节既是一年的圆满结束,又是新一年的开始,只有过了农历春节,才算是真的过了年。每到年底,海外的,寄来侨批,祈祷合境平安;海内的,天南海北的人儿就像飞鸟归巢一样往家赶。在家的人们开始紧张有序地筹办各种年货,这时候,平时经济再窘迫再吝啬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把一年到头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尽最大努力让家里人过个肥年。小孩子更是天天念叨着,掰着手指头数日子。

 

宋元中原望族“衣冠南渡”到潮汕地区,偏处东南一隅,潮汕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与中原地区相同又相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祭祖吃团年饭 发红包“压肚腰”

 

每年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过年),潮汕大地家家户户都会进行“采囤”(打扫屋子),包括各家各户的祖宅老屋都会被打扮得焕然一新。除夕那天,主妇们忙着卤鹅炊粿,精心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人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这是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祀祖宗)。祭毕,设八仙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吃团年饭,然后家中长辈给小辈发压岁钱。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都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给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给后辈压岁钱,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红包给长辈。这俗称“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大桔拜年 新正如意

 

大年初一一早,潮汕人无论长幼,都会早早起床,穿好新衣,第一件事是自家人互相拜年,后辈祝福长辈,长辈再给后辈以祝福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去给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诚意。

 

拜年无论带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如对老人祝福“新春如意”“福寿安康”,老人会咧开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会寄语学习进步。接着,主人会殷勤地端上一盘橄榄,祝福生活越来越甘甜。临别,主人会从客人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送吉祥。在物资匮乏年代,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衣兜里装两个大桔,转一圈拜完年回到家,兜里依然是两个大桔。因此,民间戏称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初二回娘家 阿舅掼春篮

 

春节期间,潮汕另一项有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是“掼春”。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以前,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木盛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春篮”是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阿舅到来,亲家要杀鸡宰鹅,热情款待,民间俗语所谓“阿舅来,掠鸡请客”,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请客食桌时,阿舅是要坐大位的。阿舅送来的礼物中,除了大桔必不可少,还得有数十节甘蔗,大意是祝女儿生活节节高。礼物的丰俭程度视娘家经济情况而定,一般刚出嫁的女儿礼物要备得丰盛一点。女方家收到这些东西后,要分送给亲戚邻里,这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春节里,鞭炮声噼噼啪啪,除了脚步匆匆的拜年者外,还有不少老太太提着花篮,托着红盘,挨家挨户“下物食”。从这一风俗可看出潮汕人亲邻睦里的风尚。

 

另外,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初一回娘家,民俗以为对娘家不利。

 

游神赛会 吃“七样羹”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潮汕大地四乡八里春节期间都会有不少自发的娱乐活动。潮汕人骨子里有冒险性格和敢于拼搏的精神,澄海盐鸿的“抢老爷”游神民俗尤为彪悍刺激。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二夜,一群青壮年乡民赤膊上阵,上半身涂满香油,手持一大把燃烧的香烛,边摔打、边护送“老爷”像反复冲过划定区域。现场人山人海,气氛刺激火爆,中央电视台几年前还曾专门到现场拍摄。

 

“河洛人”是潮汕人的另一种称谓,潮汕人的祖先大多数是来自河南、山西一带的中原遗族。东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士族纷纷举族南迁,许多迁徙定居潮汕平原,将当地魏晋士族的流风习俗保留至今。如潮汕正月初七日吃“七样羹”,与南北朝时期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的《荆楚岁时记》所载风俗如出一辙。“七样羹”是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合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羹,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蒜寓意精于算计,芥菜寓意长寿,民间有“吃七样羹,年老变后生”的说法。潮汕人对祖先文化习俗的传承和坚守,符合文化离开源头越远则对源头文化愈加珍惜和保留的规律。

 

言语有禁忌 举止讲规矩

 

潮汕习俗还有语言禁忌,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新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时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死”“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忌啼哭,因为啼哭“没头彩”,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大人也会说“缶开嘴,大富贵”。以前还有禁正月初一扫地这一习俗(暗喻会扫掉财气),但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有碍观瞻,因此人们对这种传统禁忌也不怎么讲究了。

 

在潮汕民间,正月初一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被“掏空”。这一天还忌办丧事,忌理发,忌杀生,忌吃药……正月初一早饭忌吃荤要吃斋,一说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说法是寓意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

 

年俗传海外 潮韵扬世界

 

潮汕是著名侨乡,自明清以降,一批批潮汕人过番出洋到异国他乡打拼谋生。广大潮籍华侨在海外依然保持家乡风俗习惯,传承着许多春节传统习俗。新加坡每年11月开始到春节期间的“潮州节”连年举办,由历史最悠久的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精心筹办。春节嘉年华系列活动成为东南亚新马泰国家一项重要的春节活动,从第二届开始,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就派人参加“侨批文化”主题展览。第三届“潮州节”则为活动提供了潮汕歌册、歌谣比赛纪录片视频,在线上同步向世界展示潮汕传统文化。法国巴黎第八区(华人主要聚居地)每年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展春节花车巡游、舞狮舞龙等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欧洲各国社团群众参与,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年味文化大餐。美国旧金山、南美洲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每年也都在农历春节期间举办类似活动。侨乡潮汕的传统习俗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正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符号。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