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潮商圈>责任潮商

书画印三者皆精,学术高山仰止


  时值海派领袖吴昌硕诞辰170周年,7月30日,“西泠峰骨:吴昌硕暨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启幕。展览以吴昌硕的绘画、书法、篆刻为主线,共展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等西泠印社7任社长作品350余件,并附有大批珍贵历史文献资料。

 

  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在为展览释名时表示,“峰”指高峰、群峰,体现艺术高度;“骨”指主心骨,骨力,体现核心地位。通过此次特展,对吴昌硕的艺术经历、风格和成就进行全面的学术梳理和研究,并清晰地呈现7任西泠社长所代表和传承的浙地百年文脉。

 

  吴昌硕:金石派极致

 

  吴昌硕原名俊卿,字昌硕,别署缶庐、苦铁、大聋、破荷亭等,浙江省安吉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喜爱篆刻和书法。26岁从大儒俞樾学习文字、训诂和辞章;29岁得识吴大澂、吴云、潘祖荫三大藏家,获观历代书画古籍,眼界洞开;40岁结识任伯年,从其学画,44岁移居上海;56岁辞去仅当了一个月的“安东令”,专心笔墨。60岁以后,吴昌硕的诗书画印日进一日,声名鹊起。

 

  齐白石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走狗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其中与石涛八大齐名、大器晚成的“老缶”,便是吴昌硕晚年别号。

 

  在浙江美术馆二层的4、5、6号主要展厅,共展出吴昌硕绘画作品80件,篆刻、书法作品各60件,策展人根据时序梳理出吴昌硕艺术演变的脉络。吴昌硕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又兼具皖派之长,卓然成家。他的字,最初临摹石鼓文,后又学古而化,以篆六法入行草,终成清刚健拔、沉厚酣畅之风范。画则富有金石情味,笔墨战掣苍老,着色古艳烂漫。画幅上伴有长跋及颗颗朱色印章,透露出文人画的优雅情调和高古风味。

 

  浙江美术馆学术部主任余良峰告诉南都记者,以书法入画虽不自吴昌硕始,但金石作画的古穆素朴,诗书画印混融一体的文人画的美妙,在吴昌硕这里已经达到了极致。


分享到:

潮商活动
  • 活动预告
  • 活动论坛
活动报名

点击我要报名

活动论坛
潮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