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潮商》3周年各期回顾
2010年02月10日 17:14 来源: 作者:陈少斌
厚重与使命:办报背后的故事 当《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于2007年2月12日面世,立即在业界引起震动,成为企业家关注的焦点。这次出版以大气的报道风格,不仅高度提炼了中外潮商近30年来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还展示了粤东崛起的战略定位,第一次向外界全面展示了本土潮商新崛起的形象,给海内外潮商极大鼓舞,也引起国内政商界的高度重视。 没有劳动和汗水就没有喜悦和收获。创刊号背后是近一年的筹备。 2006年上半年开始,编辑部负责人陈少斌牵头组成筹备小组。鉴于当前以潮商为题材的杂志比较多,而且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大多数以非专业人士来运作,《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筹备组因为汇集了国内多名权威资深财经记者,大家一致认为,《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的定位必须是“国内第一份公开发行、以全球化视野深度关注潮商发展的专业财经专刊”。大家还决定将组织资深财经记者队伍沿着潮商创业的足迹,追寻潮商发展的历程,深度挖掘潮商经营的艺术,专业剖析潮商成功的秘诀,通过持续不断的一线专题报道形式,让国内外更多人士领略、感悟、分享潮商决战商海、运筹帷幄的大智大勇,扩大潮商在全球的影响力,提高潮商在世界的知名度。同时,大家认为今后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民营经济报的雄厚实力为依托,致力发展与国内外潮籍民营企业巨头的深度合作和整合推广,提供各种有助潮商发展的增值服务。 定位确立后,大家分头行动,厚重而大气的创刊词和近万字的综述在经过了多次补充、修改、雕琢后,提前打印出来,一时间筹备组精神大振,四处拜访潮人前辈和商界精英,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是年9月25日,广东潮商会成立庆典时,陈少斌首次拜访了原国家司法部部长蔡诚先生,向其汇报创办《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的事情。老人家认真阅看了运作方案,当看到专刊定位那组排比句时显得很高兴,他有点激动地站起来朗读:“大气聚焦潮商商业文化,持续追寻潮商发展历程,深度挖掘潮商经营艺术,专业剖析潮商成功秘诀,灵性揭开潮商神秘面纱,亲切分享潮商大智大勇。”然后拍了拍陈总的肩膀说:“好!你们如果能办成功,是对所有潮商做了一件大好事!” 12月25日,筹备组到深圳五洲宾馆参加深圳潮商总会成立大会期间,又再一次拜会了蔡诚老部长,并把创办进程和相关细节向其汇报、请教,老人家提出了不少建议,最后还欣然命笔题词:“天下潮人,风行天下。” 在几个月时间里,《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筹备组还先后拜访了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统书、腾讯QQ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印象集团总裁郑定平等领导和商界朋友。郑定平表示将发挥“潮商大会”秘书处的作用,与各地潮商组织紧密合作,支持《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办成服务潮商和“潮商大会”的专刊,为潮商的大团结和新崛起鼓劲加油。马化腾对于创办一份服务潮商的财经报纸很感兴趣,他表示支持《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在腾讯网站开设专门窗口扩大宣传力度。2007年2月2日报纸出版前夕,李统书副主席为本报挥毫题词:“为天下潮商鼓与呼!”马化腾也发来签名贺电:祝贺《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创刊发行,期待《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获得成功! 筹备组还在一些场合向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以及揭阳市委书记万庆良做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最终,一份浓浓“潮”味的专刊在2007年的春天里破土而出。 责任与欢乐:《广州篇》与汕头招商会 早在2006年下半年,汕头市就通过媒体发布了将举行2007春季汕头市招商引资经贸活动消息,这立即引起《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编辑部的重视。过完春节,编辑部紧急召开新年会议,首先讨论了如何配合此次招商活动发挥《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的桥梁作用。大家一致认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措施将进一步促进珠三角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这对对潮汕地区是一个极好机遇。经过讨论,编辑部大手笔策划了《潮商新崛起——广州篇》。 广州是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也是潮商主要集中地之一,这里的潮人潮商逾百万,他们活跃在房地产、建筑装修、餐饮、化工、服装、医药、农贸、文化、日用百货等领域,成为这些领域的佼佼者。编辑部要求全体员工做好迎接2007春季汕头市招商引资经贸活动的准备,力争为这次活动做好服务。同时,广州作为《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报道走向全国和走出国门的第一站,《潮商新崛起——广州篇》将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战略意义重大。 从3月中旬开始,编辑部派出资深记者先后采访了陈凯旋、游德武、林佑钦、刘武、张钦洲、陈镇雄、李志强、林榜昭等潮商精英。记者们每采访一位都会特意询问他们对振兴粤东的建议,倾听他们的声音;编辑部要求记者在文章中要将这些建议凸显出来。比如游德武建议发展“地瓜经济”,刘武建议发展粤东物流业,张钦洲建议发展旅游、重视城市整体规划。透过这些建议,外地潮商关注家乡发展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3月份时值全国两会召开,编辑部还特别策划了“全国两会春风化雨,潮籍委员代表心系国事”专题,全面介绍了李泽炬、陈有庆、朱树豪、李东生、马介璋、戴德丰、刘艺良、李林楷、郑定平、陈振东等这些潮籍委员代表在全国两会上的提案和议案。强大的企业家阵容和两会代表阵容在版面上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波,十分振奋人心。 《潮商新崛起——广州篇》于4月23日出版,当天上午,报社派出专车运送5万份报纸到设在汕头羊城晚报大楼的潮汕新闻中心,当地10名工作人员连夜夹报,第二天,这些报纸按照事先安排,迅速进入汕头20家主要接待酒店和宾馆,并被安排到各大航线飞机上。24日晚,来自全国和海外的数千名潮商在下榻的酒店里看到了这份新鲜出炉的《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专业的报道和大气的文风让他们十分惊喜,来自全国和港澳的媒体同行也非常惊讶,他们纷纷与本报联络,向本报祝贺。 4月25日至26日汕头市招商引资经贸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也通过独树一帜的报道,在“本土潮商新崛起”的基础上,进一步振奋了全球潮人的精神,激发了他们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同时也让自己的品牌迅速波及全国。 感动与骄傲:《大商善天下》感受胸怀 2006年,一位患病的女孩林雯雯得到了关先生的救助,顺利渡过难关。她写下寻找恩人关先生的信,寄往汕头特区报社编辑部,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助,找到关先生,当面谢恩。恰好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在汕头摄制“走进汕头”系列节目,这样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神秘爱心人也列入他们报道的对象。于是《走遍中国》、汕头媒体和汕头市民一起掀起寻找关先生的热潮。一时间,“关先生是谁”成为市民议论的热点,关先生的爱心事迹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关先生成为了汕头家喻户晓的爱心大使。 这件事对本报编辑部的震动也很大,大家不时就此话题讨论,记者们纷纷反映在采访潮商的过程中发现了非常多的“关先生”。“关先生”甚至出现在几百年前——从最早的“红头船”走出国门开始,到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众多的潮商巨子时刻关注国内发展。在当代,李嘉诚、谢国民、马介璋、朱孟依等名商巨贾,他们不仅善于经商,同时也大手笔支持公益和慈善事业,在这方面他们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一点也不亚于在发展企业上的魄力和雄心。于是本报编辑部策划了展示近年来潮商在慈善方面的大型主题报道,以此在社会上树立典范,号召全民慈善。 方案很快出来,编辑部考虑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资料搜集罗列了20余位知名慈善潮商,另一方面专门奔赴深圳采访了两位典型;为了让这些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记者又采访了广东省慈善协会秘书长和潮商会秘书长,用他们的眼光来反映潮商慈善现象背后的意义。 “能帮助别人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资助这些小孩是我人生快乐的源泉,爱心没有大小,爱心不分先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不得了酒业董事长蔡文川这样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潮商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播下爱的种子,有的潮商甚至委托他帮助联系失学儿童。而金泓昇集团董事长林乐文说,把“积德”留给子孙后代比什么都好。这位3年内向社会捐款7000余万的实业家,与赚钱光宗耀祖、传之子孙的传统观念不同,他明确告诉孩子们,除支持他们读书和给一点创业启动资金外,自己所创造的财富将会一一捐给社会。 让报道组欣慰的是,全民慈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和具有前瞻意识的传媒集团的关注。在《大商善天下》报道出街一周后,香港某著名电视媒体和广东一著名报业集团正式合作时,双方提出“面对华语、华人世界,共同在慈善、环保、公民社会、社会核心价值观几个方面共同推动,各自发挥特长。” 失望与执着:《深圳篇》20天运动战 “20天,800公里,走近一个商帮,感受一座城市巨变。”这是《潮商新崛起——深圳篇》封面导语《感受深圳潮商力量》里的第一句话,短短的一句话里蕴涵了本报特派记者太多艰辛、失望与执着,记者们也第一次感受到为天下潮商服务这一任务的艰巨性。 2007年7月29日,本报两个特派记者组分别进驻深圳福田和罗湖,开始了深圳篇的采访。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国内企业走向海外的桥头堡。从特区创立初期开始,作为第一批建筑大军从潮汕地区赶来支援深圳建设,至今聚集了百万之众。他们从基层的建设者开始在特区的土地上默默奉献,或在建筑、地产开发,或在港口码头、电子信息,或在零售批发、农业科技、文化产业等领域,伴随这座新兴城市的崛起不少人成长为大企业家或者行业的领导者,而更多的潮人则分散在这城市的各个角落,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可以说,百万潮人见证了深圳特区30年的惊人巨变。 但是,对于深圳潮商的采访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也许这座城市先天的开放性,大多数潮商都是行走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很少有一个星期全部呆在深圳的情况。因此,即使留在深圳的那么几天也是事务缠身,加上天气多变,每每约到采访记者们都不敢掉以轻心,常常“打的”数十甚至上百公里赶到目的地。8月10日早上,台风“帕布”由粤东奔袭深圳,一时间暴雨如柱。从福田联合广场赶往宝安福永镇,车窗外是白茫茫的水花。与黄尔春约好九点半的采访也因为这场暴雨耽误了近一个小时。8月11日傍晚,记者再次冒着倾盆大雨从福田联合广场驱车40余里赶到宝安金泓凯旋城采访林乐文,采访完后记者冒雨返回住处紧急赶稿。 在深圳,许多标志性工程或者“第一”都与潮商联系在一起,如第一家外资企业——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在正大集团的示范带动下,大批外资如潮水般涌向深圳特区,自此,中国的招商引资大幕正式拉开;首家海外注册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拥有180洞世界第一的观谰高尔夫球会;10年进入世界4大码头的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为了更好体现潮商是深圳发展的见证者和重要推动者这一主题,本报摄影记者程杰专门拿出了三天时间,拍摄了深圳大动脉深南大道、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新老深圳标志性建筑、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和深圳国贸大厦、盐田港码头、蛇口正大康地公司等著名建筑和机构。在版面安排上编辑也不惜重彩,用两个通版来安排这些图片,制造视觉冲击,效果良好。 兴奋与成熟:《澳洲特刊》红遍潮联会 兴奋、激情,但不失理智、成熟,《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澳洲特刊就是在这样一种心情和原则下与读者见面的。 2007年9月24日至10月9日,《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特派记者报道组在第十四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正式举行前,先期到达澳洲采访,在本次年会主席周光明的支持安排下,报道组成功专访了包括澳大利亚律政部长、中国驻悉尼总领事、著名侨领、成功潮商等20余位政商界知名人士。在澳洲的半个月,除了一天去堪培拉旅游,报道组每天忙于采访和写稿,就地消化素材。回到广州后,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编辑部夜以继日赶出了44版大型特刊“澳洲潮商新崛起”,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中澳两国经贸发展以及澳大利亚华侨潮人的发展情况。 “澳洲潮商新崛起”大型专刊,是首次集中展示海外潮商的传奇故事,一出街就受到读者的热捧,各界好评如潮,很多机构致电本报购买报纸,报社不得不派出专人处理。这次特刊除了全国读者正常订阅和上报摊以外,还特别加印了5万份作为专递,其中运送3000份到第十四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会场,上万份投递到各条航空航线,其余则直接邮递到国内各大商会组织(包括非潮人商会)、海外商会组织。 为了更好传播潮商精神,让本报尽早到达悉尼潮联会会场,10月30日,由《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编辑部负责人陈少斌和江枫亲自带团参加第十四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并随飞机携带3000份报纸。此次报道受到了南航集团高层的重视,南航领导亲自批示为本报提供绿色通道,3000份报纸全部免费随机运送。31日清晨,这些报纸顺利到达悉尼,而恰好在悉尼机场接机的南航集团悉尼办事处总经理刘建初成为第一个看到特刊的澳洲华人。 接下来的两天,两位负责人积极参与到大会的最后筹备工作中去。11月2日晚上,第十四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大型欢迎晚会在四个华人酒楼隆重举行,经过统一部署,3000份《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被迅速分派到四大会场,一时间,鲜亮红艳的澳洲特刊成为晚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来自世界各地的潮商一边就餐,一边阅看本报,不时发啧啧的赞叹声,而那些被报道者也成为其他潮商祝贺的对象。 11月2日下午,潮联会召开团长秘书长会议。本次团长秘书长会议在悉尼市政厅举行,《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工作人员在现场布置好20.08米的“全球潮人为2008北京奥运会加油大型签名活动”巨型红绸缎,让各国潮团负责人眼前一亮。第二天中午,《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工作人员又在达令港国际会议中心,提前铺设好签名红绸缎,使得每一位进入会议中心的潮人(潮商)都踊跃参加这次大型签名活动。由准备工作充分、有序,整个大型签名活动大受欢迎。整个中午和晚上,签名处人头涌动,潮语声声,气氛热烈,红绸缎上密密麻麻签满了3000位全球各地潮人(潮商)的名字,不少来自美国、欧洲、东南亚的潮商激动地趴在地上,非常虔诚地签上商会甚至全家的名字,也有许多人在签名现场拍照留念,令人振奋、感动。 付出与欣慰:年终巨献 群英聚会 一年的奔波,一年的坚持,一年的感动,一年的豪迈,当2008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的感怀也越来越多。这一年里有太多的朋友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在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之时,《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将拿什么奉献给他们?当潮商崛起澳洲篇画上圆满句号的时候,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的跳跃出来。 静静回想过去一年来潮商的投资动向,我们发现,从表面上看,每一个潮商都在进行了以企业为单位的投资,但从整个潮商群体看,这其实是一场资本运动:逐利的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重新组合与流动。这场运动虽然没有跨国公司的规模那么宏大,但已经能够充分显示以华人为主体的资本流动的特点,以及中国因素在世界华人范围里的新视觉。 另一方面,因为潮商分布广泛,而且往往是行业的佼佼者,所以具有代表性和排头兵意义,这使得他们的资本动向含有太多的商业信息,不仅能够表达过去一年以中国为大本营企业的投资热点,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2008年的经济风向。 经过认真梳理和仔细研究,《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编辑部最终确定了年终主题:2007全球潮商资本运动及2008经济风向。这么大的题目驾御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提炼分主题,在对世界范围内近30位知名潮商在2007年的投资动向进行盘点以后,脉络逐渐清晰起来,所以本次策划总结了2007年中外潮商的投资动向,在资本运作、地产走向、产业突破方面,选取了大量案例,几乎涵盖了国内外最顶尖的潮商企业在过去一年里的所有重大投资信息和运作模式,基本上称得上是2007年潮商投资白皮书,透过这些重大投资也可以看到2008年经济走向和经济热点。 年终篇没有像以前一样进行运动战,更多的是编辑部同仁一起的思维碰撞,对政策对企业的跟踪和研究,如果说前面的策划是“行”,那么年终的这期总结更多的是“思”,这也预示着本报的策划正在向纵深发展,即不仅是通过详实的一线采访全面展示中外潮商的商业智慧和大商情怀,而且通过研究、对比、思考,来分析在全球经济大潮中的潮商企业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与当前政策相结合,也就是将报道的触角伸向“为什么”,“怎么样”,这样对别的企业就多了借鉴的意义,潮商的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起来。 为了更好集中展示潮商的强大整容,利用本报良好的传播平台,编辑部特别组织了世界各地潮商向全国人民拜年,烘托新年的热闹气氛。同时,本次年终专刊还集中展示了中外潮商知名品牌、中外潮商迎新花絮以及艺术名家等,希望成为《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开办一周年的重要献礼,也是对潮商事业蒸蒸日上的隆重献礼。 拓展与尝试:《泰国潮商新崛起》抢眼潮青会 经过了一年的实践与总结,我们热情不减,而在报道潮商的广度和深度上,我们积累了更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同时本报在潮人世界中的品牌效应也不断显现。2008年的3月28日,第五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在泰国曼谷召开,大会主席李桂雄盛邀我们为年会推出大型特刊。参加潮青会的人,大多是已经取得瞩目成就的青年潮商,而这个年龄层的潮商正是我们报道关注的重点对象。潮青会将是我们走近全球新潮商的一次良机。 于是,《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编辑部又开始新一轮的奋力振翅。一方面,我们围绕“泰国潮商新崛起”制定采写方案。泰国是潮人在海外最集中也是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地区之一,如何全景式的展示潮人,特别是潮商在泰国的成就呢?就在这时,泰国前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主席功·塔帕朗西到广州访问,我们紧抓机会,通过李桂雄先生的协助,我们独家采访了他。他高度赞扬潮人对泰国经济社会文化所作出的贡献。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潮语,并告诉我们只要懂潮语,便能通行泰国。功·塔帕朗西先生对潮人的高度赞赏,让我们充满好奇和动力去探究泰国潮人的辉煌。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谢国民、陈有汉、李光隆、苏旭明等商业巨子和行业大王十几篇文章。还进一步介绍泰国的投资环境、商情、民俗风情。 同时,作为媒体,我们时刻不忘“桥梁”的作用。编辑部派出另一个记者团,驻守粤东新闻中心,采写粤东各市、区县领导,向全球潮商介绍粤东的投资现状,推出“创业粤东”主题报道。 另一方面,《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首次携手十几位大陆知名企业家组成一个代表团,参加第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考察泰国投资环境。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首次组团便取得5项商业合作的成果,同时让企业家们更清晰《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的办版理念和运作,也让记者们感知企业家们充满商业嗅觉的生活。 在第五届潮青会的安排下,我们到过泰国华人社团中最为壮观的其中一个会址——泰国中华总商会大厦,到过富有中国宫殿风格的泰国潮州会馆,到过泰国皇宫、曼谷唐人街,到过举世闻名的海滨度假城市芭堤雅,正如功·塔帕朗西先生说的一样,潮人对泰国经济、文化影响的印迹无处不在,就连泰国当地人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潮语。 《泰国潮商新崛起》出刊后,除原有的发行外,还增印8000份送往泰国会场。会场上,从主席台到观众席,鲜亮红艳的泰国特刊成为一道抢眼的风景线,与会嘉宾也人人手捧特刊品味文章。特刊受到潮青们的青睐,国际潮青联谊年会秘书处秘书长庄学山看到特刊后,亲自向陈少斌主编祝贺特刊的成功,赞赏道:“《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真是越办越好啊!”有了这次与国际青年潮商的亲密接触,受到潮青们的肯定和喜爱,这促使双方萌生持续合作的意愿。 温暖与自豪:《澳门篇》彰显潮人精神 每当翻开《澳门篇》的时候,脑海里立即会出现这样的词语:和谐、团结、人情味、周到。即便离我们采访澳门潮商已近两年的时间,但每每回味,内心还是暖流涌动。 澳门潮州同乡会一直关注着《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每期的报道,当我们向他们伸出橄榄枝,提出要走近澳门潮商的想法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并正式发出邀请函,诚邀我们派出记者团亲临澳门采访。 2008年5月初,编辑部派出的记者团通过拱北口岸,踏上澳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岛。当晚,澳门潮州同乡会会长刘艺良、澳门潮汕总商会会长李莱德、澳门潮州同乡会理事长陈新涛代表两会宴请记者团,并探讨怎样做好这个主题报道。早闻陈新涛理事长具有丰富的社团活动经验,加上刘、李两位会长一再给我们吃定心丸,表示有陈理事长安排一切都不成问题,我们对这位“管家”充满好奇。在陈理事长的精心周密安排下,我们在澳门的一周时间里,专访了包括张祖荣、许世元、唐志坚、刘艺良、柯为湘、李莱德、陈新涛、邱金海等政要、侨领、商界精英、文化名人在内的近30位代表性人物。通过这些深度的人物专访,使我们全景式反映潮人在澳门的发展现状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一周下来,我们见识了最受欢迎和尊重的社团“管家”的处事魄力,为在澳潮人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也深为他们的团结、和谐、浓浓的人情味而感动。澳门潮团是我们3年来接触过的最和谐团结的社团之一。《澳门篇》也是我们推出最顺利最成功的主题报道之一。 在推出《澳门篇》的同时,编辑部派出另一个记者团到惠州,续写“潮商崛起珠三角”的系列报道。惠州正在崛起,成为新的投资沃土。这里离粤东不远,早已有一群潮人捷足先登,在惠州扎根发展。揭阳人李东生带领的TCL已经成为惠州的一张名片,潮人开发建设的“光耀·荷兰水乡”、“金裕·碧水湾”等知名大盘推动着惠州城市发展。惠州超过百万的潮人在地产、建筑、建材、电镀、零售、服装、电器等行业默默地耕耘着,潮人的创业精神已经对惠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在本报编辑记者夜以继日投入到《澳门篇》《惠州篇》的采写编辑时,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它牵动着全球华人的心。编辑部也密切关注着灾情的进展,并召开会议探讨如何为灾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向四川潮人社团发出最深切的慰问,了解灾区潮人的安全与生活;一方面,向全国各地潮人社团呼吁大家加入到救灾赈灾的行列中,并请各地社团协助报道当地潮人赈灾情况;再一方面,通过正在惠州采访记者团的亲身感受,汇集各方发出的最新信息,推出《全球潮人倾力赈灾 大爱无疆相融共生》特别报道,真实反映潮人潮商在灾难面前自觉负起的社会责任,充分彰显大商善天下的博大胸怀。 汇集了三大主题报道的第八期《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一出街,编辑部接到来自各方的电话,纷纷表示看到澳门、惠州潮人已经取得的傲人成绩感到振奋,也为潮人在大灾难面前的勇于担当深感自豪。第八期文章也成为媒体转载率较高的一期。 激情与难忘:盛会激发爱国热情 2008年8月7日,本报推出“潮人与奥运”大型主题报道《盛宴》。《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走的是“深度”和“一线报道”特色,所以每期都会有大的策划出来。《盛宴》的筹备工作是从2007年的4月份就开始的。 当时我们接连采访了广州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和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大建,联想到之前的奥运会冠军孙淑伟、马琳、胡佳,还有申奥幕后英雄朱树豪,我们发现潮商参与奥运会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从新闻角度上看,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编辑部召开多次的探讨会议,在这个主题报道上如何突出我们的特色呢?当陈少斌主编提出“潮人历来与祖国感情深厚,潮人自强、拼搏、爱国的创业精神和奥运精神高度统一”的主题时,编辑部同仁都一致赞成,认为这一主题最能把讨论时散落一地的珍珠串联起来。 这时,让我们自然而然回忆起第十四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2007年11月在澳大利亚举行期间,正值本报特派采访团也在澳洲采访。在为年会策划的大型特刊中,我们第一次隆重推出《潮人与奥运》特别报道,同时联合第十四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组委会和澳华交流中心共同发起了“全球潮人为2008北京奥运会加油”的大型签名活动,传播了奥运精神和潮人精神,激发了全球潮人和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签名活动充分展示了海内外潮人的新风采。 2007年11月3日,在悉尼达令港国际会议中心,中外政要和潮商巨贾在长20.08米、宽2.008米的巨幅红绸缎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次大型策划活动为《盛宴》的推出奏响了声势浩大的前奏曲。 我们为全球潮人参与奥运的热情和爱国热情而感动,我们把感动化为一股强劲的动力,充分利用财经专业知识,推出18个品牌的奥运营销案例;发扬本报“深度”的特色,分析总结潮人精神与奥运精神的高度统一;发挥本报高端的一线采访特色,再次展开运动战,走访全国各地,采访与奥运相关的潮人潮商,为读者呈现了朱树豪、马介璋、马化腾等13位参与奥运的潮商,呈现了胡恩勇、孙淑伟等参与奥运的教练、运动员,呈现了全球参与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潮人精彩激动的瞬间。 当人们还沉浸在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喜悦气氛中,北京又迎来了一场商界盛会——第三届潮商大会。首次在首都举行,这让潮商们有了更多的期待。而也就在这时,一场波及全球范围的国际金融海啸爆发了。金融海啸对全球潮商的影响有多大,当时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关注着危机的波纹扩散的范围,同时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各地涌现了不少工业园,如四川广东商会特别邀请本报参与他们的广安考察,并提出要在邓小平家乡广安建设四川广东工业园。这是一种抱团发展的方式,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一种新战略。于是在潮商大会特刊上,编辑部首次大篇幅探讨国际化下潮商抱团发展的战略新选择。特刊出刊之后,送到潮商大会每位与会嘉宾的手中,也在潮商圈中掀起一股谈论“抱团”发展的热潮。 理性与提升:重榜献礼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来说,无论是罕见的自然灾害,还是圆上百年之梦的盛事,在国际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中华民族也在大悲大喜中得到升华。岁末,中国大陆又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间标志点。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市场的不断开放,迎来了一大批爱国华人华侨企业家的投资,也培养了本地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海内外潮商成为这支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经过编辑部的深入讨论后,决定以榜单的形式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潮商取得的成就和对祖国的贡献。于是全体同仁紧锣密鼓收集相关材料,结合两年来对潮商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总结,综合各地潮商会的反馈信息,并由汕头大学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推出“改革开放30年全球卓越潮商”、“改革开放30年十大风云潮商”、“2008中国十大杰出新潮商”、“2008中国十佳新锐潮商”、“2008中国十佳投资价值城市”、“2008中国十佳投资潜力城市”等6个榜单。此次评选是对30年来潮商事业的首次大展示,也是首次由专业媒体推出的高规格、权威性潮商人物评选,受到全球潮人和华人的关注。 随着国际金融海啸的蔓延,全球经济继续走向低谷,海内外潮商企业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如何应对国际金融海啸,如何在危机中化“危”为“机”,成为企业家们最急切关注的问题。正值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回汕参加首届粤东侨博会,我们择机专访这位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的卓越企业家,谈谈应对危机的心得。另外,本报编辑部及时开辟经济论坛,以《风暴来袭 企业如何“过冬”》为主题,邀请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第十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王宋大、香港达成集团及佳宁娜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介璋、香港盈信集团董事长林云鹏、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乐伍、汕头台商协会监事长苏国光各抒己见,以及邀请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黄燕为企业出谋献策。 这一期的另一个亮点是采访三位京城潮籍老领导:中国一代外交官柯华,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华侨委员会副主任王宋大,林业部原副部长蔡延松。能成功采访这三位老领导,还要感谢一直大力支持本报创办和发展的蔡诚部长,当时他老人家身体不适在医院疗养,可得知陈少斌主编正在京城参加第三届潮商大会,并有意拜访在京杰出潮人时,他郑重托人协助本报的工作。而三位老领导也十分认同本报的办报理念,非常支持本报的发展,不仅接受本报的专访,还特别为本报题词。 改革开放30年特刊出版之后,一如既往的受到好评,再次奠定《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在涉“潮”刊物中的高端领先地位。 出击与怒放:《香港篇》名流荟萃 改革开放30年特刊出刊后送到香港潮州商会时,刚好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教授受邀在香港潮州商会的会馆会议室开会,他们看到特刊后一致认为:若要全面展示香港潮商的发展现状,就应该请《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来报道。于是,在编辑部与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香港潮州商会的共同努力下,催生了《走近香港潮商》大型主题报道。 香港是全球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上最富朝气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海外潮商最为集中、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活跃着像李嘉诚这样世人敬仰的世纪潮商,也活跃着杰出的新一代潮商代表。 香港生活节奏非常快,潮商们的日程也安排得十分紧凑,想要约访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编辑部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为了做到更多的一线采访,决定采取多番“出战”的策略。年初,潮汕四市2009年的两会陆续召开,多位香港潮商作为四市的两会代表纷纷回家乡参加会议。编辑部抓住时机,守在潮商们下榻的酒店,采访了陈伟南、庄学山、陈幼南等香港潮商,同时也采访了前来汕头参加活动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周俊明,请他谈谈他眼中的香港潮人潮商。初次“出战”告捷,但有些具有代表性的潮商非常低调,悄悄来悄悄走。 3月25日,香港潮州商会第46届会董就职典礼在香港举行,我们的特派香港采访团也受邀参加典礼。在这个名流荟萃的晚上,有两位人物的出场引起了群媒聚焦,一位是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一位是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他们的出场,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振奋。 而我们的二次“出战”也就在这典礼之后的几天进行的。香港商人普遍对媒体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加上他们生意繁忙,尽管有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香港潮州商会的大力协助,联系采访的难度还是不小。李嘉诚先生商务繁忙,就连出席典礼前后也只有10分钟的时间,他对本报的约访表示感谢,但由于抽不出时间,所以让公司相关负责人根据采访提纲整理出资料寄往报社。金融巨子陈有庆先生、香港潮州商会会长许学之先生等潮商在公司或潮州会馆接受记者团的采访。 在这几天的采访中,我们有幸三见国际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并在香港潮州会馆独家专访饶老。92岁高龄的饶老现在非常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也非常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他十分谦和,采访结束时,一再抱拳表示感谢。如今,那位一头银发,围着红底黑格围巾,穿着绿色唐装,面容清秀,温文谦和,抱拳道别的老人仍时常浮现在脑海里。 二次“出战”结束后,编辑部还是觉得需要再补充一线采访,于是在得到香港汕头商会庆祝成立62周年大会暨第31届会董就职典礼的邀请后,再度派出记者团赴港采访。如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长马介璋、香港汕头商会首位女会长余洁侬就是在三度“出战”中独家专访到的。 香港潮人的辉煌不仅表现商界、文化界,在演艺界也有一大批巨星灼灼生辉。其中,“造星者”的三大娱乐演艺唱片公司都是潮人企业,大部分的“星星”或曾经或现在是三大巨头旗下的艺人。活跃在香港娱乐圈的演艺人员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潮籍人士。我们来不及采访他们,以编辑为主,推出香港潮籍艺人娱乐综述,并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这一期,从广度和深度,无论是对本报来说,还是对涉“潮”刊物来说,对全景式展示香港潮人潮商都是一次最全面最精彩的呈现。这引来了读者的好评,央视网、凤凰卫视等权威媒体纷纷伸出橄榄枝,希望有机会实现合作。 厚积与分享:《广西篇》《揭阳篇》为后来居上者鼓与呼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交流平台不断完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迎来历史上最快发展时期,吸引了愈来愈多企业家的目光。首届全国各地潮人商会会长会议也选择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召开。 为全面了解东盟经济和北部湾经济发展情况,探寻商业投资机会,了解和展示广西潮人潮商的发展现状,编辑部在会长会议召开之前先派出记者团赴广西探访。此次走进广西,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常委、南宁市市委书记车荣福的大力支持,专门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分协助本报的采访工作。 广西篇,主要通过南宁、柳州、桂林、凭祥四地潮商会,了解采访了在广西具有代表性的潮商。目前广西有大约10万名潮汕商人,分布在各行各业,据不完全统计,潮商在广西总运营成本在300 亿元以上,每年在广西创造的GDP也在300亿元以上,上交税金50亿元以上,安排就业人员5万多人。 走完一个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地区,我们又把目标锁定到另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本土城市——揭阳。投资550亿元的中石油大型炼油项目落户揭阳、投资300亿元的中海油LNG接收站落户揭阳、投资37.6亿元的揭阳潮汕机场在揭阳开工建设、总投资100亿美元的中广核揭阳乌屿核电厂筹建处在揭阳挂牌……当地政府表示,这些大项目在未来十年将给揭阳带来2000亿的经济规模。就在2009年,揭阳骤然变成明星,成为全国的企业领袖、银行家和经济学者注目的地方。为什么这么多大项目都选择揭阳?目前这些项目进展如何?是什么力量推动揭阳来一个华丽的转身?从中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带许多问号,我们走进了揭阳。 得知我们要推出揭阳篇时,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极其重视,立即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协助落实各具体事项。走进揭阳,忙碌的施工现场、树绿花艳的绿化环境、笔直宽阔的城市大道、高楼大厦矗立的城市新貌,这一切都让人看到这座城市正在成长崛起的印迹。而最让我们感到振奋的是揭阳人自上而下的闯劲,人心思变齐心协力也正成为揭阳的一股主旋律。 走进揭阳,接触最多的是共青团揭阳市委员会、揭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从潮汕发展、潮汕文化、潮人传统、潮商精神、新潮商等等话题,我们都有很多共识。共青团揭阳市委书记江水,十分赞赏本报的办报理念,认为在“潮商”领域里,我们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他们正在筹划开辟经济论坛,盛邀编辑部负责人陈少斌为论坛打响头炮,并向陈少斌颁发揭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聘书。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们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总结,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也正是时候释放出来,与潮商们分享,深化本报“为潮商更健康发展服务”的理念。7月24日,陈少斌为全场200多位揭阳企业家,以《当前全球潮商发展特征和投资趋势》为主题作专场演讲,使揭阳青年企业家们深受震撼。 接下来,我们采访了揭阳政要、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揭阳画家,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以神话般的方式改写自己百年命运的揭阳。我们带着问号走进揭阳,带着感叹号推出《走近本土潮商·揭阳篇》。揭阳篇的推出,无论是在粤东本土、国内,还是海外的潮人界,都引发了热议。不论是鼓舞,还是反思,我们都有责任为粤东的新崛起出一份力。 创意与升华:《潮风》风靡三盛会 2009年10月,共和国迎来60周年的喜庆日子;11月,潮人界又迎来了三大盛会,闽粤赣十三市党政领导第十四次联席会议在汕头召开,广东省第二届粤东侨博会在潮州举行,第十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广州举办,喜庆的浪潮一波接一波。 六十年一甲子,共和国的六十年,沧海桑田,风云激荡。在推动共和国进步的诸种力量中,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生长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后来又开枝散叶于全球各地的潮籍人士,尤其是潮商,更是一直活跃在中国经济界和海外华人商圈的中坚群体。 作为一张专注于潮人潮商生存与发展的专业报纸,《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有责任对新中国成立60年间有突出贡献的潮籍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经济学家、作家以及活跃于体育界、娱乐圈的知名人士、新闻人物来一次高屋建瓴的大回顾、大展示,献礼祖国60华诞,也为三大盛会增添了浓烈的舆论氛围。 60年间,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潮人和活跃在公众视野的潮籍名人,太多太多了,这可给编辑部出了一道难题。经过多轮的讨论和反复的筛选,最终决定先分领域分地区,然后再逐一考量。为了对每一位入选人物负责,我们每写一个人物都参考了大量的资料,相互印证,使内容真实客观。 令我们感动的是,当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国际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向其汇报《潮风》策划主旨及准备在其书画艺术领域方面作一期特别报道时,饶老给予我们极大支持,并欣然答应为本期主题“潮风”题字。后来,我们才得知在那段时间,他老人家身体稍有不适,但饶老仍然如约送来“潮风”二字墨宝,这让我们全体同仁深受鼓舞。 经过本报同仁持续二个月的艰苦努力,就转化成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大型专题策划——《潮风:60年100潮人》。可以说,这一期是凝聚了本报全体采编同仁的心血和汗水。出版之后,分送到出席三大盛会的嘉宾手中,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边阅读边指着报页中的人物,同身边的朋友分享他对该人物的赞赏或与他们之间的交情。媒体同行也纷纷前来祝贺,并表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已经走在最前端了。 在三大盛会召开期间,编辑部接到很多打来订报的电话,他们希望能多带几份回家,让自己的儿辈孙辈都来了解了解自己族群的骄傲,激发他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激励他们奋发前进为自己的族群再添辉煌。 超越与回报:首份《全球潮商经济白皮书》盛装登场 又迎来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携手几十位潮籍部级副部级领导、著名潮商、杰出潮人向全球华人、潮人恭贺新春,在本报上实现大团聚,共同回望2009年,携手走向2010年。 在这一期,我们重磅推出2009年终巨献:《成长的力量——2009全球潮商经济白皮书》。这不仅是本报首次推出《全球潮商经济白皮书》,也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份《全球潮商经济白皮书》,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学术价值。 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中国GDP成功保八,持续高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全球潮商企业在2009年究竟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经过深入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全球潮商在2009年出现了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投资浪潮,潮商企业在国际金融海啸影响下灵活应变,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不仅出现逆流而上的发展迹象,还有很多潮商转“危”为“机”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充分显示潮商的大智大勇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同时,我们继续推出年度评选,联合国内外几十个潮商会,推出2009全球潮商十大新闻、2009全球卓越潮商、2009天下潮商十大年度人物、2009全球卓越新潮商、2009十大杰出新潮商、2009十佳最具社会责任潮商、2009潮商十佳投资价值城市等榜单,这些榜单都令人十分期待,特别是新潮商榜单,读者将会看到新面孔,他们是全球潮商新崛起的主力军。可以预见这些榜单将是转载率最高的文章之一。 在本期的副刊中,我们首次推出关于潮菜的专业深度综述文章,还继续约稿潮籍著名艺术家刊登书画艺术作品。应该说,这一期,无论策划理念、设计理念,还是从封面、内容、编排,都充满了创意和突破,显示了外在美和内在美兼修的办报艺术。 可以说,《全球潮商经济白皮书》是我们自创刊以来推出的最大型的主题报道,尽管我们每期都以大型主题推出,对大型主题报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但是这样的主题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充满挑战的,继续需要我们全体同仁饱含热情和勇气再攀高峰。 《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专栏已开办3年了,回首3年来的点点滴滴,感概万千,是使命与责任,是毅力与执着,让我们一路走来;是有着各界领导的指导和关爱,是有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厚爱和支持,让我们勇于劈风斩浪。为了让读者了解我们每一期是怎样酝酿和运作的,这一期通过文字、镜头、版面立体回顾三年的成长之路。祝贺《民营经济报·天下潮商》专栏3周岁生日快乐!祝福全球华人、潮人、国际友人虎年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