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文:毫厘之微书乾坤

2016年11月14日 15:12
南方日报

大字

解码陶瓷微书

  陶瓷微书,是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彩瓷艺术完美结合的民间绝技之一,创作者仅凭裸视用特制毛笔书写,字体小至在每平方厘米的瓷面上书写数十个汉字,作品注重“书画配”,让微书作品与山水国画相映成趣,有的作品是“以字成画”,远看是画,但用放大镜近看,则由微书构成,极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blob.png

传人名片

  王芝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其陶瓷微书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金奖30多项,其代表作《三国志》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作品《易经·书经》等多件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并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政要。

  “我是天天在做‘芝麻大的事’。”这是王芝文见到记者的开场白。王芝文的陶瓷微书是“中华一绝”,在不借助任何放大工具的情况下,能在一粒芝麻大小的瓷面上用毛笔写2至3个繁体字。

  王芝文出生于1962年,汕头澄海人。高中毕业后,王芝文到铸造厂当过工人,到陶瓷厂烧过陶。在空闲的时间里,他到业余美术进修学校去学习绘画。23岁那年考入了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开始独创陶瓷微书这一艺术形式。

  微书古已有之,多书于绢、布或纸上,然而王芝文的微书却独辟蹊径,以陶瓷为载体,仅凭肉眼裸视创作,把诗文、微书、国画融为一体,作品远看是一幅国画,走近拿起放大镜细看,会发现画面是由无数个密密麻麻的毛笔字组成。

  王芝文说,他小时候就喜欢练习书法,“那时候家里穷,舍不得用作业本,就用毛笔蘸上水在在红砖上面练字,等字迹干了以后,又可以再写。”对红砖练,只能悬腕写字,不知不觉练习了“吊笔”,为微书打下了入门的基础。

  尽管王芝文是微书大师,但在毫厘间落笔写字,每次创作都殊为不易,稍一分心就可能将几个字写成一起,挤成一团墨,一般他都会选择夜晚工作,创作前,都关了手机,拉上窗帘,焚香,坐禅,等到心静时才执笔书写,一般写到到凌晨5点左右结束。

  在王芝文工作室内,陈列着他的代表作《三国志》,在85厘米高的陶瓷箭筒上,王芝文用繁体写完了35万多字的《三国志》,相当于一平方厘米写下50个繁体字,该作品耗费了他7年的光阴,并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

  烧制,是创作陶瓷微书中难以掌控的一个环节,放入窑中的陶瓷微书能否完整地烧出来是无法预料的,一不小心,有可能将几个月或者几年的心血与汗水凝结成的艺术品毁于一旦,王芝文清晰地记得,《三国志》出窑的那天下着大雨,他从家往窑场一路狂奔,“老远看到它,上去就一把抱住了,脸上泪水和雨水流在一起”。

陶瓷微书创作艰巨,烧制难度大,作品十分稀少,弥显珍贵,王芝文的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美国贝克斯菲尔德艺术博物馆等地收藏,在艺术品市场上身价不菲。按理说,陶瓷微书市场“行情这么好”,肯定会出现无数“李鬼”前来“山寨”,细心的王芝文很早就申请陶瓷微书的国家专利,“结果没有一个‘李鬼’出现,30年来,年年放空枪。”王芝文笑着说。

  “陶瓷微书确实不是常人能做得出来的。”王芝文说,不要说“李鬼”了,现在能有毅力和恒心坚持学习陶瓷微书者也甚为寥寥。近来,王芝文一直颇费思虑的事儿,就是关于如何传承陶瓷微书,他想在学生中寻找能接过这个担子的人,“我真怕有一天,陶瓷微书变成我一个人的艺术。”


分享给好友

相关阅读

电脑版|手机版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5121号

ICP备案:粤ICP备20014026号